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
文章插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 , 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 , 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
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 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
文章插图
古代科举考试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个等级 。
第一级县试 , 更像是扫盲,毕业者为童生 。
第二级府试,恭喜小学毕业,还是童生 。
第三级院试 , 现在你可以参加第三级院试考试了,考上了,恭喜,你就是光荣的秀才了,可以免你自己一人税赋劳役了,对于大部分读书人他们大多一辈子就止步于此了 , 大概像现在的高中水平了 。
文章插图
第四级乡试 , 你拥有秀才资格就可以来参加以省为单位举办的乡试了,因为一般都是在秋天举行 , 所以也称“秋闱” 。考上了你就是举人老爷了,算是步入公务员行列了,可以做官了(前提你得有钱或有背景,不然卵用没有),乡试第一名也称解元,最著名的当属唐伯虎唐解元 。举人,大概相当于扩招前的大学本科水平 。
第五级会试 , 你拥有了举人资格,就可以在乡试的来年进京赶考了,会试一般在春天举行,所以也称春闱 。最早科举刚开始时 , 这就是最高级别考试了 , 后来皇帝怕主考官结党营私,又加了一道殿试,那是后话 。参加会试的考生统称贡生,考上了就是准进士了(还要等皇帝殿试钦点) , 这个很难,每届大概就三百人左右,会试第一名也称会员(不是QQ那种),不过没什么卵用 , 历史上大部分会员都没有笑到最后 。
第六级殿试,会试结束,如果你金榜题名的话,恭喜 , 只要接下来不犯傻你基本就是进士了 。接下来就是皇帝主考的殿试了,这样你就可以自称是皇帝的学生了,天子门生就此而来 。殿试只要不犯大错,基本都能过(最早宋朝时,殿试也刷落人,但后来一个落第的士子愤而转投西夏 , 给宋朝造成了巨大损失,从此殿试基本不犯大错就不刷落了) 。殿试结果分三等 , 第一等进士及第,就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等赐进士出身,第四名到第一百名左右都是;第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剩下一两百人都是 。进士大概相当于现在博士后水平 。
其实除了这六级以外,还有一个更高级别的考试 。
文章插图
宋朝时叫制科,非常非常难,需要非常非常的博才行,这一级别更多是荣誉象征,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相当于院士级别了 。
明清两朝叫庶吉士,就是在进士中选更加优秀的 , 甚至有非庶吉士不能当大学士的说法,这个更像是文人间的傲慢,非要再分个三六九等 。也相当于院士级别了 。
我们在看关于明清时期的书籍或电视剧时,经常会看到里面有进士、举人、秀才等称呼 。其实这些都是当时的读书人在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后所得到的称谓 。
文章插图
明清时期是科举考试发展的巅峰时期,因此我们就以当时的科举制度为例 。科举考试共有六级,分别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其中前三级只算入门考试,乡试、会试、殿试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科举考试 。
明清时期,读书人不管年龄大?。?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 。童生需通过童生试 , 即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童生试每三年举行两次,只有当通过院试考核后才能取得生员(秀才)资格,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童生试又叫入学考试 。凡是取得秀才功名的读书人 , 可以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参加乡试 。因乡试通常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
文章插图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乡试共分三?。砍】既? ,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 , 初十、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
乡试成绩合格者被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明朝著名才子唐伯虎就因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为唐解元 。凡乡试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
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一般都安排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季,故又称春闱 。会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亲自任命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载 。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参加会试 。
会试分三场举行 , 三日一?。?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
会试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 。清代无定额,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录取了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只录取了96名 。会试成绩合格者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会试揭榜后 , 中式者于下月参加殿试 。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 , 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 , 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 。
文章插图
【古代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等级】科举制度在古代的人才选拔上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原本社会上层和中下层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通过科举考试 , 寒门学子终于有机会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进入社会的最高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