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夏至三庚数头伏什么意思?入伏时间怎么算?

夏至节气马上就要到了 ,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 , 代表着夏季最热的时候到了 , 而夏季最热的时间就是三伏天 。 俗语有说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什么意思?入伏天是什么意思?本篇文章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具体介绍 。
入伏|夏至三庚数头伏什么意思?入伏时间怎么算?
文章图片
【入伏|夏至三庚数头伏什么意思?入伏时间怎么算?】今年夏至是农历五月初一 , 公历6月21日 , 是干支乙未日 。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 , 意思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了 。 夏至过后 , 第一个庚日是农历五月初六 , 公历6月26日 , 是干支庚子日;第二个庚日是农历五月十六日 , 公历7月6日 , 这天是小暑节气 , 是干支庚戌日;第三个庚日是农历五月二十六日 , 公历7月16日 , 是干支庚申日 , 这一天才真正地入伏 , 进入伏天 。
今年初伏是从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到农历六月初五日 , 即公历7月16日到7月25日 。 初伏只有10天时间 , 气温逐渐升高 , 是夏季最炎热的初始时期 , 是太阳光照强烈 , 太阳辐射热最大的时候 , 是地面和植物叶面水分蒸发量逐渐增强的时 。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 , 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 , 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 , 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 , 需要查历书计算 , 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 , 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 , 初伏为10天 , 中伏为10天或20天 , 末伏为10天 。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 , 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 , 循环使用 。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 , 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
从夏至开始 , 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 , 第3个庚日为初伏 , 第4个庚日为中伏 , 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 , 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 看来 , 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 , 所以 , 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 , 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