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尝|话语有力量,目光又何尝不是呢?

何尝|话语有力量,目光又何尝不是呢?
文章图片
参与面试的人,总是会为了最后一轮面试而焦虑不安。而此轮面试往往被组织者和参与者叫作“压力面”——一个听了会让人好奇的概念。
什么是“压力面”?
据介绍,这一轮面试是以检测抗压能力为目标,会在面试过程中有意制造紧张,大量提出生硬不礼貌的问题。“尤其是在这过程中所有的大领导都会来,与面试官一起面无表情地盯着你!”
朋友参与这样的面试前,压力大到大把脱发,而我听说之后唯一的感想是学到了一个新名词,无关痛痒。“不过陌生人的目光而已。人海茫茫,我如一粟,被看两眼都不会掉块肉,又能怎样?”我这样想。
直到我也真正站到会议室里,站到聚光灯下、演讲台上,每一次转移视线都能与目光相对,仿佛四面八方有无形丝线缠绕成茧,将人封闭其中连呼吸都困难,我才后知后觉地认可,被人注视真的压力很大。
恶意的目光其实营造的压力感有限。挑衅、嫉恨的目光会让人战意勃发,“怎么样?我偏要打脸给你看!”往往是期待的目光最让人难以招架。信任的、依靠的、鼓励的、期待的,每一句“你一定可以”背后都是温暖的关怀,本意也绝不是想要为听者制造压力,可我们的内心却常常有怀疑的声音喃喃自语:我不能,我不行,其实我也没把握。
但面对这样的鼓励之词,我们往往只能把话都咽下去,然后玩命努力。偶尔在空闲下来时设想一下失败了会怎样,然后给自己加上更重的压力砝码。
【 何尝|话语有力量,目光又何尝不是呢?】关系亲近的朋友给你打气、疯狂吹捧你一定能过,看到结果后两人一起怒骂考题、满腔怨愤,但是空气中还是弥漫淡淡的尴尬;
至于血缘至亲、早早守候看榜的爸妈,那些叹息、躲闪的目光和欲言又止的安慰,甚至让人想要马上就去悬梁刺股,个中压力你我都明白。
凡事近则生怯,于人亦然,于己亦然。看着今年考研初复试分数占成绩比重拉大的情况,我有时会忍不住猜测,虽然是差额录取,然而前几名和最后几名一定没什么压力,毕竟变动概率不大。面试压力最大的人,必然是那些录取线边缘徘徊的学生,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被掀下马,或者有人满怀翻盘的热望。
所有的希望都能开花么?“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会不会成为谶语?
常言道关心则乱,“在乎”这把双刃剑,带来动力也带来压力。相比他人的期待,自己的在意才更让人心跳加速、喉咙发紧乃至于发挥失常。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人状态更好,可已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到执迷,以至于使自己进退两难的时候,或许应该把目光收敛几分。若期待到让自己压力山大,那其实不要也罢。
话语是有力量的。目光又何尝不是蕴含重量的呢?那饱含期待的目光,一砖一瓦,垒成了一堵压力之墙。若是过分热切地期待,最终困住的,恐是我们自己。
心态放宽,努力去做,别让好事成为自己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