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汽车网■汽车行业面临大变革,各地该如何去做?

汽车行业正面临大冲击、大洗牌、大调整、大变革 , 单是老生常谈的“过剩出清”就会绞杀一批车企 , 更遑论车市竞争转型会强化“马太效应” 。

这点从市占率的异动就可窥一二 , 中汽协数据显示 , 今年1-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9.5% , 市占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4% , 跌至38.9% , 跌破四成 。

反观全球顶呱呱的德系、日系车 , 今年1-8月德系车市占率同比升至23.8% , 上升了2.2% , 而日系车涨幅更大 , 1-8月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18.3%涨到了21.7% , 足足上升了3.4%之多 。 自去年7月车市开始下滑以来 , 日系品牌 , 尤其是两田 , 一直呈现逆市增长的状态 , 不断蚕食市场 。

自主汽车网■汽车行业面临大变革,各地该如何去做?

自主汽车网■汽车行业面临大变革 , 各地该如何去做?//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而美系、韩系、法系品牌的市占率虽然也呈现下跌 , 但除了法系车本身市占率较小 , 同比去年直接腰斩(从1.5%下挫到0.7%)外 , 韩系车好歹保住了4.4%的市场份额 , 即便美系车市占率从10.7%下挫到9.5% , 跌幅也没有中国自主品牌那么大、那么惨 。

由此其实恰恰在释放一个危险信号 , 即:在车市衰退期 , 弱势品牌更被动 , 且更容易被踢出局 。

雪上加霜的是 , 原本政策层面的诸多利好 , 此时也在逐渐消退 。

先是去年起草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 将规范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的准入标准 。

紧接着今年3月份“四部委”又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 不单提高了补贴的技术要求 , 新能源购车补贴甚至从原来最高的将近9万元 , 直接砍到了2.75万元 , 还强调要继续“分阶段释放压力 , 促进产业优胜劣汰” 。 自主汽车网■汽车行业面临大变革,各地该如何去做?

2020年7月1日起 , 中国还将正式执行全球最严的“国六排放”新规 , 其要求和数据“超欧赶美”(超越“欧六标准”,直指美国的Tier3),这对许多汽车经销商及厂家来说又是一道坎 。

汽车洗牌路上充满“血腥”

一些车企早该料到:汽车洗牌路上注定充满“血腥” 。 当初意气风发 , 一些没有一点基本功的企业都敢跨界来造车 , 为啥?钱多门槛低啊!

但随着竞争者的疯狂涌入 , 造车门槛已有200亿人民币 , 甚至高达500亿人民币 。 即便是蔚来砸下200亿人民币还只是刚刚产出车辆 , 可一辆汽车包含上万个零部件 , 其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是除了飞机以外 , 当前所有民用产品中最高的 , 属于典型的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 , 哪个环节不是钱堆起来的 。

更何况 , 随着发改委、商务部正式放开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 , 宝马控股华晨宝马、特斯拉独资 , 外资车企将在中国市场享有更高的话语权 , 对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撕咬、挤压无疑将“更血腥” 。

而从测试程序到测试循环 , 再到新增的实际道路排放标准 , 在“国六”标准下 , 很多车型都未达标 。

即便“国四”“国五”的汽车还能上路 , 当符合“国六”标准的汽车流入市场 , 也可能面临贬值、不允许上牌乃至被淘汰的风险 。

就算以上所有这些都不是问题 , 供求关系的铁律也决定了汽车行业大变革的必然性 。

若是供不应求 , 汽车自然不愁没销路、不赚钱 , 关键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蜕变 , 中国车市已经进入到从新能源车过剩、传统汽车过剩 , 到经销商过剩 , 再到金融资本过剩的“过剩期” 。

而“四大过剩”叠加刺激汽车行业大洗牌的同时) , 也意味着这些年受汽车暴利及溢出效应诱惑的一些参与者将难逃死亡之劫 。

汽车能源革命势在必行

目前按可比口径算 , 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2018年是170辆 , 美国有近800辆左右 , 像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500—600辆左右 , 如此算来 , 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连美国的1/4都不到 , 应该说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

但是仅从缓解能源紧张、节能降耗、打破资源环境制约等方面来考量 , 中国汽车业就无法像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那样“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

当前 , 国内资源“煤多油少” , 大量的石油还需依赖进口 。 即便站在国际政治博弈角度 , 为了国家安全 , 中国也急需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 。

此时 , 作为消耗石油总量超过三分之一的汽车 , 自然就成了重要的“能源替代”、“节能减排”的目标 。

方向既定下的“自由竞争”

和汽车行业不同 , 高铁、5G事关全国的大交通、大通讯 , 需要国家层面的调整 。 而汽车行业作为民用领域 , 从一开始就主要从属于地方 , “四大四小”汽车品牌与地方上利益交集纠缠 , 再加上中外合资、企业利润是分红的 , 自主研发费时费力又费钱 , 研发动力自然不足 , 不少地方各自为战 , 最终被各个击破 。

落实到当前失去方向的汽车行业上就是 , 一些地方上与其费力不讨好 , 还不如在方向指导上发力 , 谨防重演日本在电视行业的失败 。

当年日本和美国在电视机产业布局上 , 前者以电子晶体管技术攻城掠地 , 后者却凭借数字化技术“弯道超车” , 由于日本在高清晰电视机开发押注上出现失误而“失去了好多年” 。

如今在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部署上 , 日本又在倾全国之力热捧氢燃料电池汽车 , 美国则一心一意搞电动汽车 。

好在中国向来习惯全面学习 , 锂电池、氢燃料、混合动力……只要对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汽车行业发展有利 , 所有技术路线都有人尝试 。

如此一来 , 在大方向既定的前提下 , 放手让各大车企在市场中自由竞争 , 将一切有利于化解石油用量的创新转型办法都试一试 , 或许更能成就中国汽车产业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自主汽车网■汽车行业面临大变革,各地该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