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编到媒体人,隔着一个代表作的距离
----从小编到媒体人 , 隔着一个代表作的距离//----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在新闻媒体工作了十几年 ,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媒体人 , 也觉得似乎缺少些东西 , 缺乏的是什么?一句话两句话又说不清楚 。 从最初的互联网站、到政务网站到微博、微信、客户端 , 还有抖音、快手等短视频 , 媒体形式的丰富 , 让做媒体工作的人总有种焦虑感 , 说到底 , 还是没那么有自信 。
上周听了不少专家大咖的讲课 , 具体内容不便言传 , 其中一些思想 , 倒是值得借鉴 。
当你自我介绍的时候 , 用20张PPT好 , 还是直接说那个什么活是我干的?当然后者更容易让人记住 , 这就是代表作的重要性 。 在各种媒体形式层出不穷的形势下 , 能够做出一个代表作实属不易 。 比如共青团中央的新媒体 , 大家记住的都是“一点都不能少”的那张图 , 在恰当的时间 , 表达了一个合适的态度 , 成为这个号一个独特的标志 。
环球时报的老师在介绍自己的时候 , 说是付国豪的同事 , 大家会心的笑了 , 大家都知道付国豪是谁 , 无需多言 , 自会了解 。
“一点都不能少”、付国豪、“与刘慈欣互怼之类”的新闻 , 在一般小媒体是多少年也遇不到的事情 , 媒体的层级不同 , 资源不同 , 代表作的方式也不同 。
从更深的层次思考 , 代表作是一个人设的调性 , 任何一个媒体 , 都有自己的话语结构 , 就像金庸体和古龙体那样 , 描写武打片完全不是一个调调 , 对比放到媒体传播领域 , 这便是代表作的概念 。
在同学聚会的时候 , 大家能记住学习好的 , 学习差的 , 唱歌好的 , 说话逗的 , 最容易被忘记的就是那些循规蹈矩 , 不声不响 , 没有态度 , 没有个性的同学 。 最媒体工作最怕平淡无奇 , 无人关注 , 当你说的话都没有人听 , 视频没有人看 , 自己感觉观点再正确也是自说自话 。
代表作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 最近有句话常说 , 不要用自己的业余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 做媒体工作依然如此 。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 , 挖掘出新东西 , 而不是一窝蜂的做些所谓的新东西 , 而偏离自己的初衷 。
关于新媒体的标题 , 有专家总结出悬念体、震惊体、咪蒙体、刚刚体、定了体、鸡汤体、鸡血体、性奋体8个八股标题类型 。 从一定角度来看 , 很多文章正式由于这么处理了 , 阅读效果好 , 大家才争相效仿 , 大家都效仿之后 , 就成了新的八股 , 还要挖掘新标题 , 继续奋斗新的内容 。
这些标题的文章未必是好文章 , 可代表小编已经吐血尽力了 , 那种努力 , 明晃晃的写在标题里 。 很多代表作都是日常积累到一定程度 , 自然产生的 , 与一个媒体策划工作有很大关系 , 比如“京通号”在通州乔庄东站首发的新闻 , 北京通州发布的公众号做到了首发 , 快抢 , 1秒钟的视频在北京市级多个媒体被转发 。 天时地利还要人策划 , 这样重大新闻的快速处置 , 就是一个代表作的生动处理 。
大事到来不掉链子 , 说话说到老百姓心坎里 , 接地气的做新闻 , 无论在什么媒体平台上 , 都是受欢迎的作品 , 群众喜欢 , 愿意分享 , 小编和读者都乐观其成 。
曾几何时 , 小编都把10万加当成考量自己工作的一个标尺 。 10万加的作品就是代表作吗?其实也未必 , 曾经某公众号的二条发了一个招聘信息 , 阅读量超过20万 , 热线电话都打爆了 , 这样的新闻具有偶然性 , 社会意义一般 , 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 有用的新闻 , 有火的基因 。
在****参观学习时发现 , 在各个时期 , 都有特色的产品出现 , ****、***的新媒体 , 十分贴近百姓生活 。 基于主业 , 深挖内容 , 不是迎合娱乐化消遣来为流量服务 , 而是自己创造特色 , 让流量与自身实力 , 主次位置搞清楚 , 也就没有那么焦虑了!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话语体系 , 周末参加了学校采访人员团的换届大会 , 新任团长和秘书长的发言朴实清新 , 条理中透露着情感 , 这与十年前或者更早的学生社团发言 , 区别很大 。 这些新青年知识底蕴丰富 , 接受新事物快 , 在听这些年轻学生的发言 , 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
媒体工作是个与时俱进的工作 , 将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核 , 用年轻人易懂的语境表达出来 , 与时下的流行结合 , 多些宽容 , 少些束缚 , 才是时代的进步 。
听一位总编辑说自己的标题被小编群起攻之给PK掉 , 最终用成绩表明小编是对的 , 他脸上全程流露着姨母笑 , 在这个时刻 , 我觉得 , 他的代表作已经有了 , 多年之后 , 大家谈起这个号 , 都不会忘记他 。
- 深爱|这些细节,往往只有深爱你的男人才能做到,不爱你的装不出来
- 女人|3个48岁女人自述人到中年,才明白为什么“男人是家里顶梁柱”
- 平凡|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这两个“备胎”,为何同人不同命?
- 方向|当你感到困惑和意外时,你应该学会给自己的心留点空间
- 最扎心|开心一笑:我哥从学校回来对嫂子说:我担心这小子以后找不到媳妇
- 未来|父母一定要留给孩子3件事,未来他一定会感激你,你做到了吗?
- 到底|一位35岁已婚女性的困惑:好的婚姻到底该是什么样的?
- 语录|十个经典的励志语录
- 人到中年|人到中年,女人如果想过得快乐,就不要再计较这三件事了
- 故事|跑者故事:7天3个半程马拉松,这很难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