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萨特《禁闭》:真正的地狱是“自我禁闭”

地狱|萨特《禁闭》:真正的地狱是“自我禁闭”
文章图片
真正的地狱是“自我禁闭”
或许因为“他人即地狱”这句台词太过震撼,人们才更容易将目光聚焦在“人际关系”的主题上,而忽略了其它关键点。
其实“他人即地狱” 只是表象,真正的地狱是“自我禁闭”。也就是说,剧中那间客厅,或者说有形的地狱,其实是每个人心中无形地狱的象征和投影。
【 地狱|萨特《禁闭》:真正的地狱是“自我禁闭”】并且该剧更深层的内涵仍旧不止于此,它实际上讨论的是“存在与虚无” 的哲学问题。因此除去“境遇剧”外,《禁闭》更是“哲理剧”。
地狱|萨特《禁闭》:真正的地狱是“自我禁闭”
文章图片
剧中有处重要细节,就是房间里没有镜子,也没有窗户,总之一切可以当作镜子的东西都没有。镜子象征着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没有镜子,艾丝黛尔甚至无法确定自己的存在,她说:
当我不照镜子的时候,我摸自己也没有用,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还存在。
加尔散也说:
要是能照一下镜子,我什么都舍得拿出来。
因为找不到镜子,艾丝黛尔纠缠加尔散,她只能从男人那里证明魅力和寻找存在感。她不是同性恋者,所以不相信主动为其充当镜子的伊内丝。
因为找不到镜子,便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正确评价自己;同时又得不到他人认可,不被他人承认,自己便走向存在的反面——虚无。
地狱|萨特《禁闭》:真正的地狱是“自我禁闭”
文章图片
萨特哲学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存在,而后在自我造就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本质,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但存在本身却是荒谬的、非理性的,客观世界被偶然性支配。
人存在于一个自己不能决定的世界中,制造出许多自己不能掌控的东西,包括道德、伦理、法律、世俗等一切无形的秩序,因此世界对人来说也是荒谬的。
剧中房间的布景,三人的矛盾关系,甚至整个戏剧冲突,都是这种荒谬的象征。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应该选择完善自己的存在,认清荒谬世界的虚无本质。只有驻足当下,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世界对自己来说才称得上真实。而你经过的世界,则属于下一个路人。
地狱|萨特《禁闭》:真正的地狱是“自我禁闭”
文章图片
这也说明剧中三人营造的这张复杂而矛盾的关系网,这种看似无法突破的极限境遇,实则是荒诞、无序和非理性的。但是,在秩序成为天经地义的必然性的社会格局中,每个人的偶然性被消解。于是,秩序、他人的眼光等“客体”变成了存在,而人自身却变成了虚无。
另有一处细节也说明这个问题,就是房间里的灯永远亮着,三人无时无刻不暴露在他人的目光注视之下。这就造成了自身在排斥他人的同时,又要依据他人的判断而存在。
第五场中,加尔散大声叫嚷并用力敲门,结果发现门是可以打开的。但令观众倍感意外的是,开始还为陷入“他人的地狱”而抓狂的三个人中,没一个真的想出去。他们宁可生活在地狱中继续受煎熬,实际上是宁可生活在自我的禁闭中。
地狱|萨特《禁闭》:真正的地狱是“自我禁闭”
文章图片
总之,所谓的地狱,就是自我禁闭!所谓的地狱,对于无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甚至丧失自我、必须依赖他人的判断而存在的人来说,就是社会人生,就是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