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有约:思乡散文:母亲与炊烟

文:常葆泉

图:来源网络

城市的天空没有炊烟 , 只有烟雾 。 飘在城市上空的烟雾是黑沉沉的 , 迷漫开来就象一把黑伞 , 笼在心口 , 令人窒息 。 在钢筋水泥组成的城市里生活久了 , 难免要想起故乡温暖的炊烟 , 怀念那种清新的味道 。 炊烟 , 那是乡村最美的风景了!

炊烟代表着家 。 一个屋子里 , 只要有炊烟升起 , 那个屋子就有生命 。 荒芜的屋子是升不起炊烟的 。 有些新盖的屋子 , 很漂亮 , 但屋顶总没有炊烟 , 主人一定尚未搬过去 , 那个屋子便不能算一个家 。 远古时期 , 人类的祖先发明了火 , 炊烟便开始与人们相依相随 。 那时候人们住在岩洞里 , 或是草棚下 , 居住条件极其简陋 , 但能生起火来烤兽肉和生鱼 , 一堆篝火聚集着一个家族 , 火焰尽处 , 飘起炊烟 , 那就是家的味道 。 火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 , 火和炊烟是同生的 。 人类走过几千年 , 炊烟也从历史的天空一路飘来 , 在人们的灵魂深处缔造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情感堡垒 。

佳作有约:思乡散文:母亲与炊烟

佳作有约:思乡散文:母亲与炊烟//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对炊烟充满深情 , 于我还有另一种原因--在我的内心世界里 , 炊烟总是和母亲有关 。 母亲绝大部时间在灶台、稻田、菜地之间活动 , 那几乎是母亲的生活的全部内容 。 母亲一天的劳作总是从灶台开始 , 也是从灶台结束 。 凌晨时分 , 公鸡尚未打鸣 , 母亲已经起了床 , 开始往灶膛里塞第一把柴火 , 随着“噼里啪拉”的燃烧声 , 一股浓浓的白烟从屋顶的烟囱冒起 , 冲破了乡村清晨的宁静 。 熊熊燃烧的火光把母亲的脸照得通红 , 那是一张沉稳而慈祥的脸 , 象熟尽的稻穗 , 发出金灿灿的光泽 。 母亲手脚麻利地烧水做饭 , 待到父亲起床 , 一盘滚烫的热水早就放在了盘架上 , 旁边是洁净的毛巾和散发着清香气味的香皂 。 待洗漱完的父亲走进厨房 , 小方桌上已经放着一个大瓷碗 , 盛着满满一碗米饭 , 用筷子一搅 , 埋在饭粒下的两个白花花的鸡蛋就露了出来 。 这个时候 , 母亲已经离开家门 , 扛着锄头朝着村口自家稻田的方向去了 。

夜深了 , 父亲早已在床头响起了鼾声 , 母亲却还在厨房 。 系着围裙的母亲依旧在灶台前忙碌 , 一整根粗壮的柴木把灶膛塞得满满的 , 柴木的一头在燃烧 , 露出的另一头架在一条横木凳上 。 这种情形眼熟人一看就知道是在煮猪食 , 整木不劈开来烧 , 硬生生往灶膛里塞是为了省柴火 。 母亲时不时揭开锅盖 , 拿起大锅铲来翻动大半锅黏乎乎的物什 , 间或倒入几瓢米糠或是红薯 , 使劲搅拌 , 直到一锅东西彻底煮得稀烂 , 这才抽出灶膛里的柴木 , 用水浇息了火星 , 离开厨房 , 宣告一天的劳动结束 。 屋顶的炊烟也由浓至淡 , 缓缓散尽 。

佳作有约:思乡散文:母亲与炊烟

佳作有约:思乡散文:母亲与炊烟//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烟囱是农舍里最高的建筑 , 从灶膛里升腾而起烟柱 , 便注定成了一个家最显着的标志 。 在老家 , 烟囱往往代表一户人家的境况 。 烟囱高的 , 屋子一定高 , 家境则要比常人好 , 这家的女人生起火来也更有劲 , 大把大把的柴火往灶里塞 , 使得烟囱冒出的白烟浓又厚 , 染白了一大片天 。 这就是所谓的烟火旺 。 境况好的家里拼命烧火 , 并不是无趣的浪费柴火 , 而是家里人多 , 客人也多 , 经常要做大桌大桌的饭菜 , 这是穷人家不能比拟的 。 母亲无疑是幸福的女人 , 属于经常要大把大把烧柴火的那一种 。 因父亲是村支书 , 性情也十分豪爽 , 一些单位的人下乡来到山里 , 常喜欢来我家作客 。 母亲在村里是个农家好把式 , 饲养的鸡鸭肥壮成群 , 种植的青菜翠绿成片 , 十多亩稻田年年丰收 。 鸡鸭随时从笼里抓出来宰杀 , 青菜随手拔了洗净就可以下锅 。 客人来时 , 母亲是最快乐的女人 , 轻快的身影奔忙在厨房内外 , 烟囱里的白烟也一阵赶着一阵 , 仿佛要把整个山村的天空淹没了去 。

我家的烟囱高出一头 , 得益于母亲的勤劳 。 母亲初嫁到我家时 , 父亲是村里最穷的那一拨人 。 母亲曾说 , 当时父亲为了应付老丈人委派的人过来“看家门”(当地习俗 , 意为察看准女婿家的家境) , 偷偷借了别人一橱衣服来作假 , 才得以瞒天过海 。 真嫁过来 , 母亲才发现衣橱竟然空空如也 , 爷爷奶奶还处在共穿几条短裤的窘迫境地 。 母亲并没有怨天尤人 , 而是和父亲一起携手奋斗 , 扛木头 , 磨豆腐 , 开小店 , 历尽艰辛 。 当时家里住的旧屋子又黑又矮 , 烟囱东倒西歪 。 母亲咬着牙 , 硬是让破败的房屋顶上 , 每天清晨第一个人家飘起炊烟 , 深夜里最后一家散去烟火 。 苦尽甘来 , 多年之后 , 母亲终于亲手造成了一栋新房子 , 在屋顶上竖起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烟囱 。

佳作有约:思乡散文:母亲与炊烟佳作有约:思乡散文:母亲与炊烟

佳作有约:思乡散文:母亲与炊烟//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儿时 , 炊烟还是母亲的召唤 。 假期在家 , 我包揽的活是看牛 。 清晨把牛牵出去 , 找个水草丰足的地方把牛拴牢了 , 或是干脆把牛赶进一个三面环山的峡谷 , 出口处插上几根木桩做成一道门 , 就撒手不管了 。 下午则要认真挑一个长着嫩草的去处 , 牵着牛去啃 。 夜幕降临 , 牛吃饱了 , 我便一边看牛 , 一边不时抬头往家的方向眺望 , 看到一缕烟柱从我家的方向升起 , 我就立刻收了缰绳 , 赶着牛儿回家了 。 那缕烟柱就是母亲无声的呼唤 , 炊烟升起 , 我仿佛一下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 转过一道弯 , 果然母亲就远远地在路口等着 。 看到我牵着牛过来 , 母亲急急过来牵过牛鼻子 , 吩咐我洗净了手去吃饭 , 她自己则牵着牛往牛圈里去了 。

一天傍晚 , 夕阳的最后一抹霞光也消失在了山头 , 我却总没有望见那个熟悉的方向飘起炊烟 。 踏着夜色 , 我深一脚浅一脚往家赶 , 心里象揣着个兔子 。 近了 , 屋外的路口竟然没有母亲的身影 , 我一时之间心神大乱 , 吓得哇哇大哭 。 正当我失魂落魄的当儿 , 身后突然远远传来一声母亲的呼唤 。 母亲告诉我 , 今天是我的生日 , 她到集市上去买肉 , 母亲要给我做一顿红烧肉!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赶来 , 泪眼朦胧的我即刻被母亲紧紧地拥入了怀里 。 我抹去泪水 , 把头偎进母亲胸前说:“我不要过生日 , 不要吃红烧肉 , 就要您在家里等我 。 ”那个夜晚的炊烟来得比平日更晚 , 但扬起的姿态比任何时候都迷人 。 烟雾袅袅 , 放飞的是一个农家女人对自己儿子最深沉的爱 。 煤油灯下 , 母亲专注地看着我大口咬着红烧肉 , 一脸的满足 。 然而 , 母亲或许不会明白 , 那一缕晚起的炊烟 , 给我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一道怎样的印记 。 我要感谢那缕炊烟 , 让我铭记住了母亲对我生命的意义 。

佳作有约:思乡散文:母亲与炊烟

佳作有约:思乡散文:母亲与炊烟//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以高高在上的烟囱为荣的母亲 , 做梦也想不到 , 有一天她会离开那个灶台 。 90年代中期 , 当村支书的父亲幸运地被选录为公务员调进了乡政府工作 。 这一突如其来的喜讯令母亲不知所措 , 一个习惯于在灶台和田地间奔波的女人 , 竟为今后的生活打算犯了难 。 最后母亲选择了随同父亲一道离开老家 , 成了乡政府大院的一个随从家属 。 突然告别宽大的铁锅 , 离开了湿漉漉的菜地和稻田 , 母亲欣喜之余 , 还有些失落 。 面对乡政府院子里的那台液化气灶 , 以及架在灶上的那口精致的小铝锅 , 母亲的手脚显得有些生涩 。 父亲在一旁却笑了 。 父亲打趣说:“老婆子 , 这么精巧的东西 , 用不习惯吧?过阵子就好了!”

离开老家 , 厨房的顶端不再有高高在上的烟囱 , 母亲亦不用热火朝天地往灶膛里添柴火 , 炊烟逐渐在我和母亲的记忆里渐行渐远 。 某一天 , 老家的那栋屋子 , 炊烟终将散尽 , 但我知道 , 飘荡在我内心深处的那缕炊烟 , 是永远散不尽的 , 它是我心中永远的风景和家的味道 。

欢迎原创作品投稿 , 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 。 本号接受乡情、乡愁、乡忆类稿件 。 随稿请附作者名 , 以及保证原创的声明 。 带原创图片最好 。 佳作有约:思乡散文:母亲与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