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闹情绪时,如何才遏制问题行为的爆发?

攻击他人、扔/砸东西、躺地打滚、大声尖叫/哭闹……这些都是孩子们在闹情绪是常用的招数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行为” 。

有很多家长会用“情绪不好”来形容孩子的行为问题 , 这样的描述会给行为干预带来一定的麻烦 。

情绪不好是可以理解的——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被拒绝时 , 当孩子被要求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时 , 他们就会有情绪上的波动 ,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 。

问题在于 , 孩子通过不恰当的行为来表达和发泄他们的情绪 , 这个部分才是我们需要干预的 。

孤独症孩子闹情绪时,如何才遏制问题行为的爆发?

----孤独症孩子闹情绪时 , 如何才遏制问题行为的爆发?//----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例如:妈妈陪孩子在客厅玩玩具 , 但当妈妈要去厨房做饭时 , 孩子突然开始发脾气 , 通过哭闹、扔东西、躺地打滚等不恰当的行为来获得妈妈的注意 。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没有情绪 , 就像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在难过的时候不哭 , 在高兴的时候不笑 , 在害怕的时候不尖叫 。

但是 , 我们可以干预孩子们的不恰当行为 , 教会他们通过可以接受的行为来表达和发泄他们的情绪 。

今天 , 我们以“获取关注”的行为功能为例 , 讲解如何应对孩子的不恰当行为——

策略一:控制前事

在训练开始前 , 我们要测量孩子的自我导向时长 。 如果小朋友在没有任何任务时可以独自玩积木30秒 , 那么孩子的机械时长即为“30秒” 。 在做前事策略时 , 我们可以在第29秒时给予小朋友关注 。

在孩子可能出现不当行为的基线前 , 强化孩子的安坐、等待以及其他的恰当行为 , 也可以结合代币不断塑造孩子的恰当行为 。

例如 , 孩子的等待基线是3秒钟 , 那么我们要赶在3秒钟之前就要用语言来强化小朋友“你坐得很好” 。 同样 , 我们在3秒钟之前就可以给予孩子代币 , 当代币积攒到3个时 , 可以给孩子兑换更大的奖励的机会(如 , 3个代币兑换1个巧克力) 。

这种做法其实在无形中拉长了孩子的等待时长 , 也更容易塑造孩子的等待及安坐技能 。

策略二:差别强化

与此同时 , 我们还要根据小朋友的等待时长来练习等待技能 。

例如:孩子等待时长的基线为5秒钟 , 那么我们可以在孩子等待的第5秒钟给予强化 。 当孩子的等待时长达到6秒钟时 , 我们必须给予他更高级的强化 , 这样孩子才能维持这个技能 。

孤独症孩子闹情绪时,如何才遏制问题行为的爆发?

----孤独症孩子闹情绪时 , 如何才遏制问题行为的爆发?//----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策略三: 替代行为

将差别强化与替代行为相结合 , 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在学校 , 我们可以教孩子用“举手”来代替获取关注的不恰当的行为;在家中 , 我们可以用恰当的语言来代替问题行为 。

教授步骤:

第一步 , 全肢体辅助小朋友举手 , 以获取老师的帮助 。

第二步 , 降低辅助等级(全肢体辅助→半肢体辅助→示范) 。

第三步 , 结合差别强化 。 当孩子使用恰当行为/替代行为求关注时 , 一定要给予孩子强化 , 当孩子出现不恰当行为时 , 不给予任何强化(包括眼神关注) 。

策略四:计划性忽略

在结果策略方面 , 我们主要运用计划性忽略 , 即:当小朋友已经发生了不恰当的行为时 , 我们不给予任何回应 , 并且保持眼神和肢体不与其接触 , 直到小朋友出现了恰当的行为时(如 , 安静下来了) , 我们要就及时给予关注及强化 。

【案例】在无聊或任务等待的间隙 , 小朋友总是玩自己的口水 。

【应对措施】孩子在玩口水时 , 大人不要给予任何关注 , 当小朋友停止玩口水时 , 老师再给予极强的关注 。 比如 , 可以说“哇!你现在坐得特别的好 , 你的小脚放在地板上了 , 小手放在腿上了 , 很厉害!”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认为:

训练的重点在于:在整个练习的过程 , 每当孩子能够恰当表达时 , 家长都要快速给予关注 , 并回应其要求陪他一起玩耍 。

采取这样的正向关注 , 可以有效避免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