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倒半生,没钱娶妻,姐姐将遗产赠朋友,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平凡 , 庸碌”是人们对他的唯一印象 。 身为知名大作家张爱玲的胞弟 , 他平凡得让人震惊 , 与极尽传奇的姐姐相比 , 他的一生确实毫无亮色 。 只是 , 人们却忘了 , 两个人并未在同一起跑线 , 他并没有得到同等的待遇 , 同等的教育 , 同等的关注和温暖 。 世人不知他的过去 , 却无端诘责他的平凡 。 他的一生 , 父不管 , 母不爱 , 姐不亲 , 姑不怜 。 生命的最后 , 相依为命的竟是曾经‘虐待’他的继母 。 世事难料 , 不胜唏嘘 。 说到底 , 他不过也只是滚滚红尘中一个孤独的人影罢了 。

潦倒半生,没钱娶妻,姐姐将遗产赠朋友,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潦倒半生 , 没钱娶妻 , 姐姐将遗产赠朋友 , 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图 | 张子静与姐姐张爱玲

童年:夹缝中求生存

世人皆知张爱玲 , 对她笔下的悲惨童年也略有印象 , 但世人不知的是 , 童年真正悲惨的是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 。

张子静生的秀美可爱 , 女性化的大眼睛 , 长长的睫毛和樱桃小嘴 , 如果是个女生该会多好看 , 但偏偏不是 。 是个女孩的话 , 也许童年的他会好过些 , 至少母亲会对他多点关爱 。 母亲黄逸梵出身封建的官宦之家 , 因为嫡母重男轻女的思想 , 黄逸梵没少受到打压 , 所以黄逸梵对女儿比较上心 , 却对儿子张子静十分冷漠 。

她不顾丈夫的反对 , 强硬地把张爱玲送进学校 , 给她请老师教钢琴 , 教英文 , 却对儿子的学习不甚在意 。 她甚至还对张子静说:“我只担心你姐姐 , 觉得你两样 , 儿子当然会供到大学的 。 ”黄逸梵固执地以为张子静毕竟是儿子 , 张廷重总不会不管他 。 谁曾想 , 张廷重连最起码的疼儿女心都没有 , 觉得学校“买手工纸都那么贵” , 就只请了老师来家里教他学四书五经 。 科举制都已废掉多少年了 , 张廷重竟还只让张子静学孔孟之道 , 简直可笑至极 。

潦倒半生,没钱娶妻,姐姐将遗产赠朋友,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潦倒半生 , 没钱娶妻 , 姐姐将遗产赠朋友 , 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图 | 父亲张廷重

世人总是不加考虑地将张子静的平凡和张爱玲的传奇进行对比 , 却忽视了二人从来就没有在一个起跑线上 。 张爱玲与张子静所受的教育根本没有办法比较 , 一个从小就中西兼收 , 视野开阔 , 一个却是连普通的学校都没得上 , 抬首间也只见圣人训示 , 纲常伦理 。 二人教育的差距 , 可谓是天差地别 。 可是世人不知其故 , 也不甚在意 , 却只是紧紧地盯住张爱玲的光芒和张子静的平凡 , 加以无知片面的评判 。

尽管母亲不爱张子静 , 童年的张爱玲却是挺喜欢这个弟弟的 。 他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 , 扮演《金家庄》里能征善战的两员大将 , 一人使宝剑 , 一人耍铜锤 , 趁着月色正好翻过山头去攻打蛮人 。 那时的他们 , 高高兴兴地做游戏 , 就像天地间最亲切的姐弟一样 。 只是 , 快乐并不是生命唯一的色彩 。

父母离婚后 , 继母孙用蕃进门了 。 孙用蕃也看得出来张家比较看重张爱玲 , 不敢轻易去招惹她 , 对张子静却没有那么客气 。 张爱玲曾写过这样一件事:张廷重为了一点小事 , 打了张子静一个嘴巴 , 张爱玲大大一震 , 眼泪落下 , 孙用蕃笑了起来 , 说:“咦 , 你哭什么 , 又不是说你 , 你瞧 , 他没哭 , 你倒哭了!”

由此可见孙用蕃对于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 张爱玲丢下碗冲到浴室里 , 对着镜子 , 看自己的眼泪滔滔地流下来 , 咬着牙说:“我要报仇 。 有一天我要报仇 。 ”然而张子静却很快就忘了这件事 , 开开心心地继续在阳台上踢球 。

张爱玲看着正在踢足球的弟弟 , 只觉得一阵寒冷的悲哀 。 而张子静对于这些早已麻木了 , 也习惯了 。 他本就是个逆来顺受的人 , 不懂得什么叫反抗 。

潦倒半生,没钱娶妻,姐姐将遗产赠朋友,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潦倒半生 , 没钱娶妻 , 姐姐将遗产赠朋友 , 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图 | 与姐姐在天津法国公园

母不爱 , 姑不怜

不久 , 张爱玲和继母闹翻了 。 原因是张爱玲去母亲家里住了一晚没有告诉她 , 父亲将她关在房间里 , 不准她再出去 。 张爱玲对这个家终于绝望 , 她趁着守卫换班的空当 , 偷偷跑去母亲那里 , 再也没回来 。

夏天的时候 , 张子静也跑过来了 , 抱着一双报纸包着的篮球鞋 。 这是母亲和姑姑回国的时候带给他的 , 他一直没舍得穿 , 到现在还用报纸包着 。 张子静睁着潮湿的大眼睛 , 无助地望着母亲 , 他说 , 我不回去了 。 他以为 , 母亲会很开心他的到来 , 然后让他跟姐姐一样住下 。 但生活总是喜欢在人充满希冀的时候迎头浇一盆冷水 。

潦倒半生,没钱娶妻,姐姐将遗产赠朋友,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潦倒半生 , 没钱娶妻 , 姐姐将遗产赠朋友 , 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图 | 母亲黄逸梵

黄逸梵是一个理性到近乎不近人情的母亲 , 她没有像电视剧里的母亲那样子死死的把儿子搂在怀中 , 说那种什么再难也要母子待在一起的蠢话 。 相反 , 她很有耐心地解释给张子静听 , 说自己的经济能力只能负担一个人的教育费用 , 而这个名额已经被他姐姐占据了 。 张子静哭了 , 张爱玲也哭了 。

张子静终于明白了 , 自己和姐姐终归还是不一样的 , 原来姐姐确实比自己重要的多 , 原本他只是以为是因为姐姐比较出色 , 所以大家才会比较偏爱她 。 原来不是这样的 , 原来这世上真有无原因的偏爱与忽视 。 张子静还是回到了父亲的家里 。

尽管张子静没能成功留在母亲身边 , 但他还是经常去母亲和姑姑的公寓找姐姐说话 , 讲讲在那边发生的事 。 去的次数多了 , 张子静明显地感觉到姑姑不喜欢他 , “她认为我一直在父亲和后母的照管下生活 , 受他们影响比较深……因此对我保持着一定的警惕和距离 。 ”虽然姑姑张茂渊也曾经衣不解带地照顾生病的他 , 对他“吧嗒吧嗒”的眼神心生怜爱 。

有次张子静去看张爱玲 , 不知不觉聊到了晚饭时间 , 姑姑对他说:“你如果要在这里吃饭 , 一定要和我们先讲好 , 吃多少米的饭 , 吃哪些菜 , 我们才能准备好 。 像现在这样没有准备就不能留你吃饭 。 ”吓得张子静慌忙告辞 。 张茂渊虽在英国留学的时间不长 , 倒是学了一身直接又刻板的西方做派 。 但用于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 却显得有些不晓世故 , 不近人情 。

潦倒半生,没钱娶妻,姐姐将遗产赠朋友,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潦倒半生 , 没钱娶妻 , 姐姐将遗产赠朋友 , 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图 | 姑姑张茂渊(左)与姐姐张爱玲

“我不能给你们这种不出名的杂志写稿...”

1943年 , 张子静曾经跟朋友办了一个报社 。 初建的报社没什么影响力 , 合伙人就建议张子静:你姐姐是名满上海滩的大作家 , 你去跟她约稿 , 这样肯定能让我们报社红起来 。 张子静有点忐忑 , 他并没有把握姐姐会答应自己 , 但毕竟这是一条可行的路 , 他还是去了 。

果然 , 张爱玲听了他的来意之后 , 不客气地说:“我不能给你们这种不出名的杂志写稿 , 败坏自己的名声 。 ”末了 , 兴许是觉得自己实在不像个姐姐 , 就又找出一张自己亲手画的素描 , 让他拿去刊登 。 但其实 , 张爱玲也并不是对弟弟无情 , 她只是习惯了保护自己 。 从小的生活环境让她对亲情早已淡漠 , 她没有爱人的能力 , 也不知道如何去爱 。 对于这个弟弟的亲近 , 她是比较矛盾的 。

虽然她没有给张子静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 , 但是她却挺愿意跟他聊天的 , 电影 , 文学 , 写作技巧等等 。 张子静是个合格的听众 , 也是个合适的听众 。 张爱玲与母亲在感情上有距离 , 姑姑不喜欢文学 , 闺蜜炎樱中文程度太浅 , 唯有这个并不是很亲近的弟弟 , 听得懂她的话 , 也愿意倾听 。 当然 , 张爱玲也挺愿意听张子静讲一些在那边发生的事情 , 虽然她只是听 , 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

后来 , 张爱玲越来越忙 , 像这样简单而有点温馨的聊天也越来越少 。 张子静不再是唯一的倾听者 , 她的身边出现了更好的听众胡兰成 , 他在姐姐张爱玲生命里的渐渐退场 。

潦倒半生,没钱娶妻,姐姐将遗产赠朋友,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潦倒半生 , 没钱娶妻 , 姐姐将遗产赠朋友 , 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上大学 , 工作

在教育上 , 张子静与姐姐张爱玲差距极大——那年姐姐十四岁 , 读高一 , 我十三岁 , 读小学五年级 。

"一九三六年小学毕业 , 我父亲不知为什么又让我在家停学一年 。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许多学校都停课 , 我又在家荒废一年 。 一九三八年 , 大部分学校陆续复学 , 那时姐姐已逃离了父亲的家 , 我父亲也许受此刺激 , 才决定送我进入正始中学读初中一年级 。 "

虽然张廷重反对张子静到学校上学 , 最后还是送他上了大学 , 是张爱玲当年曾经待过一阵子的上海圣约翰大学 。 张爱玲对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准评价并不高 , 香港大学这种致力于保护学生创造性思维 , 尊重学生个性的学校才更适合张爱玲 。 但是张子静怎么会关注这些呢?比起少时连普通学校都没得读的境遇 , 能够上大学他已然很满意了 , 他安安分分地读到了毕业 。

1946年 , 张子静随表姐与表姐夫一同进入了中央银行扬州分行工作 。 待遇很不错 , 除却生活日常开销之外还能存不少钱 。 但有钱未必是件好事 , 张子静很快就结识了一帮酒肉朋友 , 还跟着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 单纯的张子静怎么可能玩得过混迹赌场的老手 , 很快就输得一塌糊涂 , 不仅失去了钱 , 还把身体也搞坏了 。

其实张子静未必有多喜欢赌博 , 赌博只是他努力融入别人的世界的一个方式 。 他的存在感从来都十分微弱 , 从前爹不疼 , 娘不爱 ,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姐姐身上 , 没有管过他 , 没有人主动带他玩 。 现在终于有人带他玩了 , 他当然不会拒绝 。 后来付出代价了 , 他也很快就戒了赌博 , 这一点也可以佐证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赌徒 。

潦倒半生,没钱娶妻,姐姐将遗产赠朋友,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潦倒半生 , 没钱娶妻 , 姐姐将遗产赠朋友 , 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图 | 童年时的张子静与玩伴

一顿教育课一样的饭

解放前 , 黄逸梵刚从国外回来 , 刚好张子静也刚回到上海 , 便叫张子静来家里吃饭 。 想来也许是黄逸梵的母爱突然苏醒 , 想要好好做一回母亲 , 但结果却并未尽如人意 。 也许是她这种极度理性者 , 不适合扮演这种含情脉脉的角色 , 张子静后来回忆起这顿饭的时候说 , 这顿饭无疑是上了一堂教育课 。

数年不见 , 黄逸梵关注的不是儿子的成长 , 生活 , 人生规划 。 一顿饭下来 , 她注意的就只有两点:一是张子静的饭量和爱吃的菜是否符合他以前所言;二是问张子静工作情况 , 教导他应该怎样对待上司和同事 。 或许她是想要强调自己的母亲身份 , 又或者 , 她是真的想要教导张子静为人处世 。

可是时机已晚 , 数年不见 , 母子二人早就生疏了 , 这样刻板的教导只会让张子静感觉如芒在背 。 如果 , 黄逸梵问问儿子的成长 , 未来规划 , 问问有没有喜欢的女孩子什么的 , 如同一个最平凡的母亲那样 , 画面必定温馨许多 。

张子静也曾经请求母亲留下来 , 定居在国内 。 找一个房子 , 母子三人一同生活 。 黄逸梵看了他一眼 , 淡漠的说:“上海的环境太脏 , 我住不惯 , 还是国外的环境比较干净 , 不打算回来定居了 。 ”张子静又一次被母亲拒绝了 。 但这次 , 他已经不是那个只会抱着篮球鞋哭的小孩子了 。 这个答案 , 他在心里早已模拟过多次 , 此刻倒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 只是 , 他仍然渴望被爱 , 仍然渴望被人在意 。

1948年 , 黄逸梵再次离开上海 , 这次 , 她再也没有回来 。 1952年 , 张爱玲也走了 , 途经香港 , 去往美国 , 张子静对此一无所知 。 某天他跟往常一样去看望姐姐 , 姑姑拉开门对他说:“你姐姐已经走了 。 ”张子静走下楼 , 难抑心中悲伤 , 还是当街哭了起来 。

此后 , 红尘滚滚 , 长夜漫漫 , 他终是要一人熬过了 。 少时 , 他还是个有着众多亲人的‘孤儿’ , 而现在 , 他是个弃儿了 。

潦倒半生,没钱娶妻,姐姐将遗产赠朋友,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潦倒半生 , 没钱娶妻 , 姐姐将遗产赠朋友 , 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图 | 张子静(左二)与亲友

人生只剩归途

张子静跟父亲与继母过了很多年 。 虽然父亲张廷重仍旧对这个唯一的儿子从来都没有过多的关怀 , 但可笑的是为了省钱 , 竟连张子静的终身大事都毫不关心 , 闭口不提 。 老派人最重香火 , 张廷重是连这一点都不在意 。

解放后张子静在上海人民银行干过一阵 , 后来又去郊区的学校当中小学的教师 , 教语文和英语 。 虽然常年在郊区生活 , 但是 , 他仍将上海的家视为最后的归宿 。 继母孙用蕃晚年无人照顾 , 一度想把十四平米的小房子换成大一点的房子 , 与弟弟同住 , 让弟弟做户主 。 结果张子静强烈反对 , 因为这样一来的话 , 张子静退休后就没办法回到市区了 。 孙用蕃的弟弟很生气 , 指责张子静不孝 , 但孙用蕃还是就此作罢了 。 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 , 饶是两块石头 , 也不会全无感情 , 更何况两个人经历了这么多人世的风雨 。 不久 , 张子静的户口迁回上海 , 落在了孙用蕃的户口上 。

1986年 , 孙用蕃也去世了 , 只剩张子静一个人守着十四平米的小房子 。

1988年 , 张子静听到误传的消息说张爱玲已经去世 , 他赶紧向有关部门打听 , 辗转联系上了姐姐 。 张子静给姐姐写了一封信 , 内容是什么 , 现在已不得而知 , 但是据说张爱玲在回信里这样说:“没有能力帮你的忙 , 我是真觉得惭愧 。 ”又说 , “其实我也勉强够用” 。 想来 , 在某些时候 , 张子静也曾对张爱玲心存幻想 , 有所希冀吧 。

受到误传姐姐去世的消息的触动 , 张子静想到 , 姐姐长期独自居住 , 万一突发疾病需要急救 , 肯定没有人能帮忙 , 自己不也是同样的境地 。 从那之后 , 张子静每天白天的时候都把小屋的门开着 , 邻居来来往往进进出出 , 总会探头看一下 。

潦倒半生,没钱娶妻,姐姐将遗产赠朋友,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潦倒半生 , 没钱娶妻 , 姐姐将遗产赠朋友 , 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图 | 张爱玲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1995年5月 , 张爱玲去世了 。 张子静听到消息 , 大脑一片空白 。 他找出姐姐写的书 , 看到那篇《弟弟》 , 眼泪终于止不住了:“‘很美’的我 , 已经年老 , ‘没志气’的我 , 庸碌大半生 , 仍是一个凡夫 。 父母生我们姊弟二人 , 如今只余我残存人世了 。 ”

此后 , 人生只剩归途 。

张爱玲去世后第二年 , 张子静也去世了 。 他终于将孤独的一生走完了 , 他这不被在意的 , 冷清的一生 。

潦倒半生,没钱娶妻,姐姐将遗产赠朋友,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潦倒半生 , 没钱娶妻 , 姐姐将遗产赠朋友 , 他却称只有想念没有抱怨//----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他来人世这一遭 , 并未体味半分温暖 , 却咽下了几多冷漠 , 几多寒冷 。 世人总是无知地将他与张爱玲的光芒万丈进行对比 , 习惯性地忽略他的不幸 , 对他的平凡示以故作惊讶的鄙薄 。 只是 , 别人再冷漠 , 他仍是温厚敦良如旧 , 对姐姐也做以厚道的理解: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 , 对她只有想念 , 没有抱怨 。 不管世事如何幻变 , 我和她总是同血缘 , 亲手足 , 这种根祗是永世不能改变的 。

何其善良 , 何其敦厚 , 他又何其无辜?只盼来世 , 不要再做富人家的‘孤儿’ , 投身到一个平凡幸福的家庭吧!父慈子孝 , 手足相怜 , 拥有最平凡 , 最简单的幸福便可 。

文 | 云归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