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

如今日子好过了 , 年味却渐渐地谈了 , 只留下了回忆 。

近些年 , 每当春节临近 , 便有人感叹 , 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年味?

是的 , 如今过年 , 只有拼凑起来的小长假 , 和一个看了后悔半月 , 不看后悔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

年味 , 渐行渐远了 。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其实 , 过年过的是心情 , 是心气儿 , 是情趣 , 是充盈于天地之间的特有的氛围 。 从原汁原味的年 , 到如今人们觉得年味的淡 , 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 而这一切 , 对于我 , 则是包容于七十多年的记忆之中 。

回想起来 , 旧时的年味 , 是五味杂陈的 , 不一样的人 , 有着不同的心情 。

欠债的人 , 过年是清欠的关口 , 将有债主登门 , 躲债的心情 , 是惶惶然不可终日;

日子紧巴的人 , 过罢年便是春荒 , 要考虑如何对付春荒 , 更是一番凄然的心情;

即使是小康之家 , 过年也要一笔不小的开支 。 民谚说:"新年到 , 新年到 , 小妮要花 , 小孩要炮 , 媳妇要裙子 , 老婆要簪子 , 老头儿急的尥蹶子 。 "

对许多人来说 , 年是一关 , 所以也叫"年关" , 并非都是欢乐 。 年节的边界在哪里?

年节为五天 , 初六大开市 , 一切生产经营恢复正常 , 而年的预演在腊月二十三日 , 年的余波要到正月十五 。

腊月二十三 , 是祭灶的日子 , 要举行烧香放炮的小仪式 , 要有一只大公鸡 , 那公鸡是灶王的马 , 送灶王上天宫 , 汇报一家人一年中的德行 。 要吃一种用麦芽糖做的 , 形如烧饼 , 又粘又甜的灶糖 。

吃过灶糖 , 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 , 日程是约定俗成的:二十四扫房子 , 二十五打豆腐 , 二十六去割肉 , 二十七杀灶鸡 , 二十八贴花花(就是贴春联 , 据说春联一贴 , 债主就不许登门了) , 二十九去买酒 , 三十儿捏鼻儿 , 就是包饺子 , 大年初一 , 蹶着屁股作揖 , 就开始拜年了 。

其实 , 旧时过年是很累人的 , 平时很节俭的当家人 , 要忙着采购大量的年货 , 他们大把的花钱 , 好像那钱不是自己的 , 实际是不花也不行 , 不说自己家人要吃甪 , 那待客的 , 送礼的都关系着面子 。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为说服自己 , 总得找个理由 , 叫做"能省一年 , 不省节 。 "人们说 , 腊月二十三 , 又甜又粘的灶糖糊住了当家人的心眼 , 到了正月十五 , 一碗炒米茶 , 又把心冲洗明白了 , 算算账 , 花钱太多 , 后悔的直拍大腿了 。

家里的主妇们更忙 , 要做齐一家人的衣帽鞋袜 , 要蒸出足够从初一吃到十五的各种馍馍 , 因为蒸馍的"蒸"与争(方言 , 欠的意思)人钱财的"争" 同音 , 从初一到十五不能蒸馍 , 实在不够吃 , 初十可以烙馍 , "烙"与快乐的"乐"是同音 。

除了祭祀用的花馍 , 其余的馍分三种 , 杂面馍是自家人吃的 , 用杂面和白面做的花卷 , 是给老人和孩子吃的 , 白面馍是待客的 。

到了腊月二十八九 , 又忙着煮肉 , 炸年货 , 盘饺子馅 , 村落里 , 在零星的砲仗声中飘散着油香、肉香 , 盘饺馅剁肉的声响 , 正是年的味道 , 年的乐章 。 过年 , 真是劳累并欢乐着 。 真正值得回味的年味 , 是蘸饱了童趣的 , 正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 , 充盈于心的全是欢乐 。 这欢乐存在干赶年集、穿新衣、放炮杖、走亲戚、看社火等等活动中 。

大约从十一二岁以后的几年中 , 每逢过年 , 父母都要我单独去十里之外的集市上赶一次年集 。

口袋里装着几毛钱 , 掂一只荊条编成的小篮子 , 兴致勃勃地到集上去 。

那十里外的集市 , 与平日比 , 像是小溪发了小洪水 , 离集市还有二三里地 , 人己经熙熙攘攘 , 及至到了集上 , 人己经如沙丁鱼罐头似的塞满了街市 , 那才是磨肩接踵 , 举袖遮日 , 挥汗如雨了 。

为了让人躲路 , 不管手中掂不掂油罐 , 都喊着:"油 , 油 , 油!"喊的多了 , 自然失灵 , 只是一片闹声 , 拥挤依然 。

集上的年货 , 只有想不到的 , 没有买不到的 , 而我要买的只有两样 , 一对粗陶制成刷了银粉的蜡台和二斤做菜调味用的芫荽 。

为什么买芫荽?因为这东西不绊称 , 一两斤便可把我的小小荆篮装满 。

剩下的钱 , 还可以买只面鱼 , 那是一种鱼型的小饼干 , 吃着又酥又脆 , 甜到心里 。 这算对跑腿办事的犒劳 。

渐渐长大了 , 我才明白 , 我赶年集买的东西 , 大人们赶年集时顺手就可买到 , 为何还让我单独去赶年集?其实那是对小孩子入世的一种锻炼 , 是父母盼望儿子成长的拳拳之心 。

儿时过年 , 最期盼的是穿新衣 。

初一早晨 , 不等喊 , 早早的就醒了 , 第一眼看到的 , 就是那件酱紫色的湖绉棉袍 , 湖绉是丝绸的一种 , 那是我过年穿的新衣 。

棉袍在除夕就被母捂在被子里 , 早上穿时还带着母亲的体温 。 其实新衣不新 , 那是母亲的衣服改制的 , 嫌肥嫌长的部分舍不得剪掉 , 是縫在里边的 , 每逢过年前 , 儿子身体长高了 , 母亲便按儿子的体量放出来一些 , 这样放放改改 , 穿了许多年 。

就是这件新衣 , 也够我在小伙伴们面体面地显摆几天 。 那件既期盼又熟悉的湖绉棉袍 , 每次过年 , 可以穿五天 , 过了初五 , 就又被母折叠起来压在箱底了 。

过年最高兴的是放炮 。

每逢过年 , 父亲买的炮 , 除了按年俗必备的几挂鞭袍外 , 就是几捆散炮 , 那是为我们弟兄准备的 。

初一早上吃完饺子 , 便急着出门放炮 , 兜里塞满了如大拇指一般粗的大炮 , 手里拿着点燃的香火 , 去比赛放炮 , 那是小伙伴们的联欢 。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比赛放炮 , 大有讲究 。 若是把炮放在地上用香火去点燃 , 那是为人所不齿的胆小鬼 。

必须把炮拿在手中 , 点燃之后向空中抛 , 若是抛早了 , 炮落在地上才爆响 , 不算本事 , 要在将响未响之际 , 奋力向空中抛 , 炮在高空炸响 , 便会赢来一阵喝彩 , 谁的炮抛的最高 , 响在最高处 , 才受小伙伴们的崇敬 , 是最有面子的 。

那分寸很难把握 , 抛早了 , 炮杖会在下落时炸响 , 甚至落在地上才响 , 抛晚了 , 炮杖会在手中爆炸 , 轻则把手掌熏黒 , 火烧火燎钻心的痛 , 重则会在手心烧出一个发黑的燎泡 。

这种活动 , 会一直快乐到年初五 , 直甩得胳膊痛了 , 肩膀肿了 , 仍然乐此不疲 。

除了赛炮便是拾炮 。 初一、初五早上和中午 , 以及初六早上 , 是各家各户放鞭炮的时间 。

小伙伴们听到哪里炮响 , 便向哪里奔 , 去拣拾落在地上没响的哑炮 , 若是跑到了鞭炮仍在响着 , 便奋不顾身 , 烟里火里去寻找抢拾 。 若是跑到半路炮声已停 , 便会松松地念道一声:毬 , 没戏 。 "

哑炮 , 是孩子们足可炫耀的财富 , 各人的小口袋里都装得鼓囊囊的 。

哑炮可以用来刺花 , 而刺花的花样有多种 。

大些的哑炮 , 可以挤掉尾部的泥封 , 装进一条放炮时截下的捻子 , 点燃了可以在地上拐着弯乱跑 , 这叫地老竄;

那些小的哑饱 , 可以一折两段 , 对着头放在地上 , 点燃一边的便可剌着另一边的 , 使两边对刺出火花 , 这叫牛牴头 。 剌花 , 是年的余味 。

拜年 , 是最能体味人情冷暖的活动 。

拜年的礼物 , 除了富豪之家和特殊的礼仪(如新女婿拜年等)需备四色礼或八色礼之外 , 一般的是一只果盒 。

而果盒也分多种 , 富豪之家用的果盒 , 是漆得明亮描有金线和图画的大果盒 , 足装五斤糕点;一般的是用薄木板做成 , 染成全黄色的小匣子 , 可装一斤点心 , 盒上蒙着一张彩纸 , 用纸绳子(一种用纸条捻成的细绳)捆着 。

果盒并不都是自己买来的 , 而是你送我家 , 我送别家地转 , 叫做"转乡果盒" 。 每一家收到果盒 , 解开来看看 , 取出一块点心尝尝 , 再封起来 , 继续转 , 转的人家多了 , 果盒里的点心少了 , 摇起来有响声 , 叫"咣朗朗" 。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带一个"咣朗朗"去拜年走亲戚 , 混一顿美食 , 小孩子还能得几毛钱押岁钱 , 其实是赚了 。

可是该走的亲戚不走 , 便是失礼 , 一年中不好见面说话 。 那些当家人 , 每逢过年 , 大把花钱置办年货 , 主要是送礼待客 , 是想省也省不得的 。

必走的亲戚有两类 , 一是血亲 , 如舅、姑、姨家 , 二是干亲 。

在儿时走的亲戚中 , 最令人回味不尽的 , 是舅家与干爹家 。

解放前 , 我家算是小康之家 , 而舅家的地主太大 , 大到县城有大片的豪宅 , 乡里有多处的田产 。 相形之下贫富悬殊 。

贫者心怀敏感 , 富者易于怠慢 , 时置年节 , 阔亲戚云集 , 就更是如此 , 所以门当户对方可结亲是有道理的 。

临解放的几年前 , 姐姐带我去舅家拜年 , 在舅舅心中大约还有一两分兄弟姐妹之情 , 妗子则不然 , 常言说:"后娘亲妗子 , 想起一阵子 。 "

可能是妗子的怠慢得罪了姐姐 , 吃过午饭 , 姐对我说:"咱回家 , 不让走你就闹 。 "姐姐一声令下 , 我便哭闹着要回家 , 这就慌了舅舅 。

原来按照风俗 , 在那种大户之家 , 外甥拜年走舅家 , 是要住过正月十五 , 看过烟火才能走的 , 当天闹着要走 , 便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 , 会被同类的人家嘲笑 。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舅舅不是舍不得我们走 , 是舍不得面子 , 于是又是抱 , 又是哄 , 买甘蔗 , 买麻糖 , 那样子近乎乞求了 。 看来真是大有大的难处 。 在幼年的心中 , 这是我走舅家最有趣的一次 。

大约是十一二岁起 , 每逢过年 , 我便穿上酱色的湖绉棉袍 , 带一个摇着不响的果盒 , 独自去给干爹干拜年 。

民谚说:"干亲戚 , 驴啃痒儿 , 你一蹄子 , 我一爪儿 。 "因为驴啃痒 , 都是相互啃咬同一个位置 , 那是礼尚往来的富有风趣的说法 。 干爹是父亲的朋友 , 自当别论 。

干爹是个很能干的人 , 亦农亦商 , 日子过得殷实 。 每当我去拜年 , 有一桌丰盛的席面 , 有比别处多得成倍的压岁钱 , 另外还要买来一捆甘蔗 , 那是让我带回家的回礼 。

干娘是个会过日子的农村妇女 , 看着那捆立在客厅套间门口的甘蔗 , 有些心痛 , 便开始了三部曲 。 第一步是装作无意间将甘蔗跘倒 , 使之半截在门帘的里边;第二步便是一根一根地 , 哧喽哧喽地抽取甘蔗 。 干爹当着我的面不好制止 , 看着又脸上无光 , 便说:"娃儿 , 干爹领玩去 。 "当我们从外面回来 , 那减少了一小半的甘蔗又捆好了 , 这是干娘的第三步曲 。

后来我长大了回想 , 幸亏有干娘 , 不然,一个小孩子背着那么一大捆甘蔗回家 , 是会累坏的 。

儿时过年 , 难忘的是那年年如是 , 百看不厌的社火 , 那才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有趣的是撑旱船 , 一个男扮女装的人 , 驾着船形的纸壳子在地上跑 , 撑船的装扮成渔夫模样 , 在锣鼓伴奏中 , 唱着风趣的戏词 , 比如:"正月里来正月正 , 奴送丈夫去当兵 。 伸腿冷踡腿弓 , 不如丈夫在家中……"每段唱词都惹起一阵欢笑 。

还有大头和尚戏刘翠 , 一人戴着纯糊的和尚头的纸壳子 , 身着僧衣僧鞋 , 一个扮成半老徐娘的男人 , 粗拉拉脸皮上搽了粉 , 如问驴粪蛋上下了霜 , 而颊上一边一个红膏药 , 嘴唇中间染着一点红 , 脸上还有几颗大麻子 , 二人打情骂诮 , 这当是民间对佛家不近女色的一种反讥;

再就是抬"似衙子官" , 一个穿着官靴和下不及膝的官袍 , 戴一顶尖翎乌纱的小官 , 坐在一根富有弹性的杠子上 , 有个衙役模样的人抬着 , 抬杠者设法要把小官闪下杠子 , 可那小官摇摇晃晃 , 就是掉不下来 , 只是丑态百出 , 惹人欢笑 , 这大约是民间对于那些小官僚的调侃 。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味?//----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每逢耍社火 , 那些小康之家都会在当街的大门口摆一张桌子 , 放上茶水和封了钱的红包 , 那是耍社火人的酬劳 , 社火队走来 , 便燃放一挂鞭炮 , 算是邀请和欢迎 , 社火队便在其门前耍上一阵 , 临了那"狮子"口中会悬出一条"恭喜发财"的红色条幅 , 是对主人的祝福 。 如今 , 新衣美食 , 常年不缺 , 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拜年呢 , 手机微信 , 是编写好的套词 , 指头一按 , 有了;电视连续剧 , 牵着人的心 , 年年相似的社火 , 己是索然无味 。

在城市 , 年夜饭是早在饭馆酒楼订好的 。 特别是一些人家 , 年轻人喜欢旅游过年 , 留下跑不动路的父母、老脸相对 , 欲说无言 , 欢乐何在?

如今富了 , 日子好过 , 年味淡了 。

社会进步了 , 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 , 传统变了 。 变则通 , 通则久 , 这是必然 。 再莫问"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年味 。 "再问 , 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

(此文为大武河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