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晚报:扬州这一大家子数十年同吃“大锅饭”,好家风从上辈开始营造

“两年多前 , 外孙谈了女朋友后 , 我们家一起吃饭的人数就增加到了13人 。 ”12月12日上午 , 扬州市曲江街道玺园社区文昌北苑的赵德健开心地说 。

俗话说“树大分叉 , 人多分家” , 今年78岁的赵德健与朱明泉结婚50多年来 , 家庭人口从4人增加到现在的13人 , 但一大家子从来没有分家的想法 , 即便拆迁后分开居住 , 但大家还是同吃一锅饭 。 这在如今的城市家庭中比较少见 。 扬州晚报:扬州这一大家子数十年同吃“大锅饭”,好家风从上辈开始营造

家庭人口从4人到13人

数十年同吃“大锅饭”

“我和老头子今天有时间 , 包了上百个馄饨放冰箱 , 谁想吃就带些回家当早饭 。 ”赵德健边包馄饨边说 。

扬州晚报:扬州这一大家子数十年同吃“大锅饭”,好家风从上辈开始营造

扬州晚报:扬州这一大家子数十年同吃“大锅饭” , 好家风从上辈开始营造//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赵德健(右)与朱明泉一起包馄饨 。 刘峰生摄扬州晚报:扬州这一大家子数十年同吃“大锅饭”,好家风从上辈开始营造

“我结婚时 , 家里只有公公、婆婆、丈夫和我4口人 。 ”赵德健介绍 , 她先后生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 儿女长大后结婚、生儿育女 , 虽然公婆已去世 , 但家庭人口还是增加到了13人 。

朱明泉、赵德健原来家住曲江街道新民村卞庄 , 家里前后有三进房屋 。 女婿是兴化人 , 在扬州没有婚房 , 女儿女婿就是在家结的婚 , 后来单位分房 , 女儿女婿曾出去居住过 , 但时间不长还是回家了 。 两个儿子结婚后 , 也都在家住 , 就这样 , 一大家子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 。

“14年前拆迁时 , 我们家在文昌北苑分了4套房 , 每个儿女一套 。 虽然一大家子不住在一起了 , 但还是在我们老两口这里吃‘大锅饭’ 。 ”赵德健告诉采访人员 , 儿女们自己解决早饭 , 中饭、晚饭都在他们这里吃 。 因为工作与上学 , 吃中饭的人相对少 , 吃晚饭的人最多 , 由于下班、放学时间不一致 , 晚饭采取“流水席” , 到吃饭时间 , 先到家的先吃 , 后来回家的随到随吃 。

好家风从上辈开始营造

所有人“一碗水端平”

“我的父亲原来是生产队小队长 , 母亲是工人 , 他们对外热情好客 , 对家人虽严格要求 , 但也宽容相待 。 ”朱明泉说 。

“我娘家与朱明泉家是隔条巷子的邻居 , 从小相互熟悉 。 ”赵德健介绍 , 她的公婆都是开明的人 , 她刚嫁入朱家不久 , 婆婆就主动将工资交给她 , 让她当家做主 。

赵德健当家50多年来 , 坚持“一碗水端平” 。 老屋拆迁时 , 3个儿女每人一套房且面积一样大 , 没人有意见;老两口每天烧的都是家常菜 , 一般不会为谁开小灶 , 如果谁想吃什么菜 , 可以到饭店、食堂购买带回来 , 大家一起吃;而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闹矛盾 , 赵德健首先批评甚至惩罚的是自己的儿女 。

“我们家实行的是‘供给制’ , 不要儿女交一分钱伙食费 。 ”朱明泉告诉采访人员 , 但儿女们都很孝顺 , 他与老伴因病住院时 , 儿女们都服侍在侧;他与老伴每年过生日 , 都是儿女们掏钱请他俩到饭店吃饭 , 一大家子聚在一起 , 感觉特别温馨 。

“我们这个大家庭这么多人天天聚在一起吃饭 , 气氛很和谐 。 ”赵德健说 , 她与老伴已78岁 , 希望家庭“大锅饭”永远热气腾腾 。

采访人员刘峰生

编辑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