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蕾生命儿童教育@心灵成长对我们有何重要性?

在人生舞台上 , 每个人都投入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 起先 , 是父母的孩子;后来 , 又成为孩子的父母 。 与此同时 , 还担纲着形形色色的职业身分、社会身分 。 事实上 , 在这场无休止的连续剧中 , 我们有着演不完的角色 。 即使眼前这个角色命终 , 不过下场片刻 , 又会换上另一副面目登台 。

吴蕾生命儿童教育@心灵成长对我们有何重要性?

吴蕾生命儿童教育@心灵成长对我们有何重要性?//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戏中 , 多数都是敬业的演员 , 以至入戏太深 , 完全沉溺在角色中 , 以为这是人生全部 。 于是乎 , 忙得想不起“我是谁” 。 或者说 , 根本不曾想过 , 角色以外的那个是什么 。 常常 , 我们会听到一个声音在向自己发号施令 , 但一入戏 , 就忘了回头看一看 , 这声音究竟来自哪里 。 其实 , 那正是一个隐形的导演 , 一个不断指使我们如何演绎角色的导演 。

这个导演的名字 , 就是“心” 。 吴蕾生命儿童教育@心灵成长对我们有何重要性?

心是什么?心与人生的关系如何?

心是什么;

1、心是多元的

佛法将心分为心王和心所 。 心王 , 是心灵世界的主人;心所 , 则配合心王的各种心理活动 , 包括善、不善、无记(非善非恶)三类 。 从这个角度说 , 心又像是个王国 , 有国王当政 , 百官辅佐 , 有忠臣卫国 , 也有奸臣谋私 。

心的各个因素虽然独立 , 但心理活动却是复合作用 , 由诸多因素配合完成 。 正如国王行动必有臣下辅佐一样 , 心王亦非单独活动 , 必有相应心理与之配合 。 唯识典藉将之归纳为六位五十一心所 , 它们辅助心王完成各种人生活动 。

其中 , 作意、触、受、想、思五种为遍行心所 , 心王活动时必随之生起 , 有如不离国王左右的贴身侍卫一般 。 而善、不善心所的作用 , 则与忠臣或奸臣相仿佛 。 当意识与善心所(无贪、无嗔、无痴、惭、愧等)相应 , 便产生善(道德)的行为;与不善心所(贪、嗔、痴、无惭、无愧、自私、放逸等)相应 , 便产生不善(罪恶)的行为 。

认识心理的各种因素 , 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管理 , 增强善心所 , 抵制恶势力 。 而不像蒙昧无知的昏君那样 , 大权旁落 , 一任属下肆意妄为 。 如果那样 , 我们就失去了人生的基本自主权 , 幸福就更是遥不可及了 。

吴蕾生命儿童教育@心灵成长对我们有何重要性?

吴蕾生命儿童教育@心灵成长对我们有何重要性?//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2、心是缘起的

佛法是缘起论 , 认为万物由因缘和合而成 , 所谓“诸法因缘生 , 诸法因缘灭” 。 心理活动同样如此 , 皆依因仗缘而起 , 决非偶然 。 因 , 是心理因素;缘 , 是相关境界 。

如 , 见财起贪是贪心的作用;害怕黑暗是恐惧的作用;因作恶而内心不安是良心的作用;想起某个怨敌而咬牙切齿是嗔恨的作用;被人占了便宜而耿耿于怀是悭吝的作用;看到别人功成名就而失落难过是嫉妒的作用 。 其中 , 贪心、恐惧是因 , 财物、黑暗是缘 。 因缘具足 , 方能引发相应心理活动 , 任缺其一 , 皆不得成熟 。

尽管如此 , 因、缘仍有主次之分 。 虽然外境是引发心理活动的导火索 , 但内因才是根本所在 。 同时 , 意识本身具有极强能力 , 即使不曾面对外境 , 也可通过回忆、分别引发相关心理活动 。

认识因、缘的相互作用 , 我们就可以知道 , 改善外境固然对心行有一定影响 , 但关键还应从心的本身下工夫 。 否则 , 作用必定是暂时而收效甚微的 。

3、心是行为之本

凡夫往往心随境转 , 从表面看 , 似乎物质决定意识 。 其实 , 这是由于对内心缺乏了解所致 。 古时 , 郑国有大夫名子产 , 有人赠其宝玉 , 他坚辞不受 , 谓:“尔以玉为宝 , 我以不贪为宝 。 ”可见 , 没有贪心为因 , 即使面对诱惑 , 也不会为之所动 , 丧失原则 。

因 , 好比深埋于土壤的种子 , 由阳光、雨露滋润而生长壮大 。 种子虽隐没不见 , 却是作物成长的根本 。 人人皆知“种瓜得瓜 , 种豆得豆”之理 , 所以然者 , 乃因所种分别是瓜或豆的种子 。 不同的种子 , 会在同样的阳光雨露下结出不同果实 。

我们的心 , 便是引发各种行为的种子 。 有怎样的心 , 便会导致怎样的行为 , 导致怎样的人生结果 。 很多人向往成功 , 但往往只关注外在条件 , 如文凭、能力、资金、人际关系等 , 却忽略了对内心的训练 。 当然 , 不能否认外在条件的作用 。 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 , 已很难将文凭、资金作为个人的特有优势 。 在全球化到来的今天 ,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 , 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

吴蕾生命儿童教育@心灵成长对我们有何重要性?

吴蕾生命儿童教育@心灵成长对我们有何重要性?//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农人在播种时 , 都会选择优良品种 。 若选种有误 , 即使辛勤耕种 , 也会事倍功半 , 乃至颗粒无收 。 这些优秀种子 , 正是通过精心培育而来 。 同样 , 我们想要在人生收获成功 , 也应努力调整心行 , 去除其中所有不健康元素 。 如是 , 无论遭遇得失、荣辱 , 还是挫折、障碍 , 皆能从容面对 。 自身问题解决了 , 再辅以相应的外在条件 , 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 否则 , 即使一朝暴富 , 侥幸领先 , 没有正确心态 , 也难以长久保持 。

4、心是苦乐之源

在这个物质化时代 , 人们习惯以财富决定一切 , 并将苦乐维系于此 , 一味向外追逐 。 但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 , 痛苦 , 似乎仍是有增无减;快乐 , 多半还是昙花一现 。 原因何在?正是忽略内心所致 , 不知心在苦乐感受中的重要作用 。

烦恼 , 是人生痛苦之源 。 烦为扰义 , 恼为乱义 , 是扰乱内心的不安定因素 。 究其根源 , 则是无明和执著 。 失恋之痛源于对感情的执著;破产之苦源于对金钱的执著;失败之恨源于对成功的执著 。 执著有多深 , 痛苦就有多大 。 若心不曾陷入种种执著中 , 对失恋、破产、失败乃至生死就能淡然处之了 。 所谓的“苦” , 也就不会轻而易举地将我们抓个正着 , 将我们再三折磨 。

放下这些苦因 , 我们就能以从容的心感受自然 , 品味人生 。 对于这样的心 , 快乐是无处不在的 。 有道是 , 世间不是缺少美 ,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同样 , 世间不是缺少快乐 , 而是缺少感受快乐的心 。 如果说发现美的眼睛须经专业训练 , 那么 , 感受快乐的心同样需要经过相应调整 , 那就是断除无明 , 放下执著 。

心非常非断;

19世纪末 ,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率先提出“意识流”之说 , 认为思维活动如流水般连绵不断 。 这一学说不仅成为西方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 并极大影响了文学、影视等艺术领域的创作 。

其实 , 相关思想在佛典中早已有之 。 《成唯识论》云:“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 , 以恒转故 。 恒 , 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 , 常无间断......转 , 谓此识无始时来 , 念念生灭 , 前后变异 , 因灭果生 , 非常一故......恒言遮断 , 转表非常 , 犹如瀑流 , 因果法尔 。 ”认为心理活动如瀑流般刹那生灭、相似相续 , 不常不断 。

流水永不止息 , 此为非断 。 但此刻的流水又非之前、之后的流水 , 此为非常 。 了解这一原理 , 可帮助我们纠正断、常二见 。 这是世人在认识中的两大误区 , 非此即彼 。

1、心非永恒

持常见者 , 认为在物质领域有独存不变的原子 , 在精神领域有永恒主宰的灵魂或神我 。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 , 否定世间有独存、不变之因 , 从而提出无常、无我的思想 。 我 , 为常(永恒)、一(独存)、不变(坚固不坏)、主宰(具有绝对力量)之义 。 佛法认为 , 无论外在世界还是内在心灵 , 都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 。

在我们心中 , 储藏了无量生命经验 。 意识的活动 , 正是以阿赖耶识的种种经验为基础 , 六尘境界为所缘 , 不断分别 , 引发各种心理 。 在伦理上 , 与善心所相应 , 即成善心;与不善心所相应 , 即成不善心 。 在感受上 , 因所缘境界的顺逆变化 , 而引发苦、乐、忧、喜之情 。

吴蕾生命儿童教育@心灵成长对我们有何重要性?

吴蕾生命儿童教育@心灵成长对我们有何重要性?//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吴蕾生命儿童教育@心灵成长对我们有何重要性?

正因为心不是永恒不变的 , 所以才有被改造的可能 。 否则 , 凡夫心就永远无法断除 , 更没有成就圣贤品质的可能 。

2、心非断灭

持断见者 , 则认为人死如灯灭 , 一切将随死亡化为乌有 , 这是比常见危害更为严重的错误观念 。 须知 , 心的活动虽缘生缘灭 , 念念无常 , 却不会彻底断灭 。 事实上 , 每个起心动念都将在内心留下痕迹 。

佛教认为 , 生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 无始无终 。 生 , 不是最初开始;死 , 更不是就此结束 。 今生 , 只是漫漫生命旅程的一个片段 。 现有色身虽会消失 , 生命洪流仍将继续 。 人生的一切努力 , 尽管终成泡影 , 但由此形成的业力及内心经验 , 将成为未来生命延续的潜在力量 , 尽未来际地影响着我们 。

这也是改善人生的意义所在 。 如果死亡会结束一切 , 将曾经的善恶行为划上句号 。 那么 , 止恶行善又有多少意义?正是这种错误观念 , 导致了功利主义的盛行 , 为了眼前利益不择手段 , 无视未来后果 。 而了解生命真相的人 , 绝不以明天的巨大不幸来换取一时之乐 。 因为善恶行为是功不唐捐的 , 多行不义 , 不仅要付出代价 , 更会成为未来生命的阴影 。

3、生命起点

生命有两大系统 , 一是受之于父母的色身系统 , 一是来自个体生命延续的心灵系统 。 生命因往昔积累 , 造就今生的不同起点 , 形成人间的种种差异 。 即使同胞骨肉 , 也存在智力、性情乃至相貌的差异 。 此外 , 更有种族、国家、宗教、经济形成的诸多差异 。 有人生于王室豪门 , 有人生于乞丐之家;有人从小智力超群 , 有人生来弱智低能 , 可以说 , 世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 佛教认为众生平等 , 为何世间存在这许多差别呢?

须知 , 这种差别正是来自平等 。 在因果法则面前 , 众生是平等无别的 , 行善必得乐果 , 作恶必得苦果 。 人生的一切差别 , 无不取决于曾经造作的善恶行为 , 自作自受 , 无人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