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轻时“押宝”在小儿子儿媳身上的婆婆,老来遭到了报应

作者:池鱼

原创作品 , 抄袭必究

01

亲情里 , 有一种最让人无法释怀的感情 , 就是明明两个人是相同的关系 , 却有一方一直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

时间长了 , 这种不平衡甚至能够抹杀原本的亲情 , 也是因为存在着比较 , 所以才有这种种的家长里短 。

说起来都是生活的小事 , 但当无数的小事连起来的时候 , 却足以凑成有些人的耿耿于怀 。

陈奶奶到了70岁以后 , 身子骨就比不得以前硬朗 , 人不得不服老 , 一年一年过去 , 她的记性变得差了 , 腰开始佝偻 , 爬楼梯走了几步就要停下来歇一歇 , 坐在沙发上的时候 , 更加容易打瞌睡 。

陈奶奶的小儿媳也开始在外吐槽 , 开始是说她吃饭只顾着自己一个人 , 不管炒什么菜 , 都是加水一顿煮 , 恨不得把菜全部煮烂 , 家里的小女儿都不吃了 。

再后来他们就不让陈奶奶做饭了 , 因为她总是犯各种小错误 , 洗不干净菜 , 有时忘记放盐 , 有时又能把盐放两次 , 错误百出 。

陈奶奶自己是无所谓的 , 不让做的话 , 她就负责吃就好了 。 但不知怎么地 , 一向脾气很好的小儿媳却开始变了 , 变得爱和她顶嘴 。

比如陈奶奶说饭硬了 , 吃不下去的话 , 她的小儿媳就会埋怨:“吃现成的还那么多话 , 有得吃就不错了 。 ”

她听着会觉得心酸 , 偶尔和一群老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 , 会说起小儿媳的变化 , 然后感慨:现在反倒是大儿媳 , 对自己态度不错 , 从来不会凶她 。

这话传着传着就传到了她小儿媳的耳中 , 讽刺道:“你大儿媳哪里都好 , 那你去她家啊 , 怎么她不养你的老?”

陈奶奶不作辩解 , 尤其是在说起大儿媳这件事情上 , 她多数时候都是选择沉默 。

那个年轻时“押宝”在小儿子儿媳身上的婆婆,老来遭到了报应

----那个年轻时“押宝”在小儿子儿媳身上的婆婆 , 老来遭到了报应//----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02

所有的婆媳关系 , 在未到真正的年老前 , 都是一场未知数 。

年轻的时候 , 关于自己的以后 , 陈奶奶是“押宝”在小儿子儿媳身上的 ,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皇帝爱长子 , 百姓偏幺儿 。

陈奶奶这个人 , 就是这句话的写照 。

她偏向家中的小儿子 , 有着多方面原因 , 一是天性使然;二是小儿子性格比老大要活跃得多 , 说话也中听些 , 不像她的大儿子 , 比较木讷 , 除了读书不错 , 没有讨她喜欢的地方 。

后来大儿子先成家 , 成家以后的第二个月就分家出去了 。

正是这分家 , 成了她的大儿媳一辈子都在絮叨的矛盾 , 因为分的房子他们是给钱买的 , 这钱是她大儿媳在娘家时候的私房钱 , 至于分的其它吃的东西 ,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少得可怜 。

陈奶奶这样分 , 一是家中本来就穷 , 也没什东西;二是她有些看不惯大儿媳 , 说她占着娘家条件好 , 不尊重她这个婆婆 。

每一个婆婆 , 都希望在儿媳面前能够树立威严 , 陈奶奶年轻的时候也不例外 , 所以想用为难的方式来压大儿媳一头 , 却没想到大儿媳不吃这套 , 脾气犟得很 , 油盐不进 , 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

也不是说陈奶奶的心坏 , 只是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这样 , 她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 , 反而认为是大儿媳不好 , 没教养 , 所以后来的为难也没有少 。

陈奶奶年轻的时候 , 是比较利落的一个人 , 她和小儿子没有分家 , 一直都是住一起 , 包括后来小儿子娶了儿媳 , 还是陈奶奶管着这个家 。

再后来 , 小儿子儿媳外出打工 , 陈奶奶帮着小儿子带大两个孩子 , 撑起了一个家 。 只是没想到 , 她一直以来在家里的地位 , 随着自己的老去逐渐羸弱 。

这个时候 , 她才发现自己曾经把一切看得太简单 。

那个年轻时“押宝”在小儿子儿媳身上的婆婆,老来遭到了报应

----那个年轻时“押宝”在小儿子儿媳身上的婆婆 , 老来遭到了报应//----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03

认识一个人 , 有时你即使和对方朝夕相处 , 也不一定见到的是真正的他 , 一个人的品行 , 需要在关键时刻才能看清 。

陈奶奶也是在老了以后 , 才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偏见 。

年轻的时候 , 她认为大儿媳蛮不讲理 , 无法相处 , 小儿媳则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 主要原因就是她的大儿媳喜欢和她顶嘴 , 看不顺眼就要说 , 惹她生气了和谁都敢吵架 。

而小儿媳比较听她的话 , 家里的安排都由着她 , 自己从来都不说什么 , 照做就是 。

她后来则说 , 其实大儿媳是刀子嘴豆腐心 , 反倒是小儿媳 , 看着温柔 , 实际心要狠一些 。 她得出这个结论 , 是源于她一次生病 。

陈奶奶身体一直不错 , 除了感冒 , 没有生过什么病 , 60多岁的时候摔过一次伤了腿 , 需要静养好几个月 。

当时在医院花了一万多块钱 , 两个儿子平摊的 , 大儿媳什么都没有说 , 反倒是她的小儿媳 , 一直嘀嘀咕咕 , 说她把钱花多了 。

在她住院的时候 , 小儿媳还开玩笑说 , 要是她就这样走了 , 倒是给他们省钱了 。 这句话听得她心有点寒 , 从此以后才关注大儿媳 , 但大儿媳这个时候不再领情 。

她的大儿媳 , 真的是那种典型的嘴上不饶人 , 说陈奶奶现在遭到小儿媳嫌弃 , 这是报应 , 谁叫以前偏心得厉害 , 好像没有他们这个大儿子儿媳一样 , 一直把他们当作外人 , 看不得他们家里过得好 。

其实 , 陈奶奶也不是看不得大儿媳家好 , 只是她总是下意识把自己和小儿子视为一家 , 后来看到大儿子家越来越好 , 难免会感慨 , 说他们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这样的运气?

正是陈奶奶强调的“你家”和“我家” , 成为她大儿媳一直诟病的话题 。 还有陈年往事 , 生孩子的时候 , 坐月子的时候 , 家里困难的时候等等 , 陈奶奶没有帮过半分 , 这些都是大儿媳一直无法释怀的曾经 。

而那些曾经一旦发生 , 就是后来再也无法弥补的东西 。 陈奶奶自己也知道 , 所以才不好意思说想去大儿子家 , 尽管她的心里是想去的 。

那个年轻时“押宝”在小儿子儿媳身上的婆婆,老来遭到了报应

----那个年轻时“押宝”在小儿子儿媳身上的婆婆 , 老来遭到了报应//----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04

而她的两个儿媳 , 也因为陈奶奶的养老一事 , 互相有着不满 。

她的小儿媳曾经说过一句话 , 说婆婆只养了她的老公二十多年 , 他们也养了婆婆二十多年 , 现在该轮到大儿媳家了 。

她的大儿媳则认为 , 他们养的这二十多年压根不成立 , 因为这个阶段婆婆手脚麻利 , 做事风风火火 , 与其说是他们养着婆婆 , 倒不如说是婆婆在给他们家做免费保姆 。

再问:“你是愿意养一个人40岁到60岁 , 还是愿意养一个人60岁到80岁?”所以 , 她的大儿媳不想养陈奶奶 , 只肯承诺如果生病 , 他们出一半的钱 , 但要是养老来他们家 , 是绝不可能的事 , 他们没有这个义务 。

两个儿媳 , 后来也因为这件事 , 关系闹得比较僵 , 都不赞同对方的说法 。

陈奶奶的小儿媳有次更是趁着家里哥哥生日 , 把陈奶奶送了过去 , 走的时候却不叫她 , 结果大儿媳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人送了回来 , 说妈在他们那里不习惯 。

陈奶奶感觉自己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 要说没有难过也是假的 。

她有时只能和外人感慨 , 说人老了 , 没有价值了 , 就是讨人嫌 , 谁都不喜欢 , 但这个时候的她 , 也无力去改变什么 。

从她老去的那一刻起 , 她的话语权好像也就丢了 。

婆媳关系 , 向来是敏感的 , 也是脆弱的 , 一旦开始出现裂缝 , 只会越来越深 , 以至于最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 而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 , 偏心正是这种裂痕出现的一大原因之一 。

即使两碗水不能做到真正端平 , 但至少态度却要能一视同仁 , 见过太多的例子 , 这种“押宝”的做法 , 多半不能换来预想的以后 。

所以 , 一开始就不能让天秤失衡 。

-END-

和每个来这里的人谈爱说情 , 但无关风月 。 点击上方关注 , 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