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 走向生命的大美
----林清玄 | 走向生命的大美//----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清朝的词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 , 曾经说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意思是说有感性的胸怀 , 见到西风里凋零的碧树心有所感 , 在内心里有理想的抱负与未来的追寻 , 虽有孤独与苍茫之感 , 但有远见 , 对生命有辽阔的视野 。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意思是说不只要有追寻理想的热情与勇气 , 还要有坚持、有执著 , 去实践自己所信奉的真理 , 即使人变瘦了、衣带变宽了 , 也能百折不悔 。
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意思是经过非常长久的努力追寻 , 饱受人生的沧桑 , 到后来猛然回首 , 那要追寻的却在自己走过的道路上 , 灯火阑珊的地方 。
----林清玄 | 走向生命的大美//----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从前读《人间词话》到人生的三种境界时 , 虽有感触 , 但不深刻 , 到最近几年 , 这三境界之说时常在心中浮现 , 格外感受到王国维对生命的智见 , 他论的虽然是诗词、是事功、是人格 , 讲的实际上是人从凡夫之见超越的历程 , 到最后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简直是开悟的心境了 , 使我想起一首禅诗“终日寻春不见春 , 芒鞋踏破岭头云 , 归来偶遇梅花嗅 , 春在枝头已十分” , 也不禁想到菩萨在人间留下一丝有情那样的心境 。
一个人要“众里寻他千百度” , 必然要经验人生的许多历程 , 而要“蓦然回首”则需要一种明觉 , 至于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 , 不是别人 , 而是一个原点 , 是那个“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的自我呀!
诗人虽然出自情感与灵感来表达自我 , 但其中有一种明觉 , 或者与禅师不同 , 我相信那明觉之中有如同镜子一样澄明的开悟的心——这种历程 , 在某些作品里是历历可见的 。
----林清玄 | 走向生命的大美//----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宋朝词人蒋捷曾有一首《虞美人》 , 很能看出这种提升的历程 。
少年听雨歌楼上 , 红烛昏昏罗帐 。
壮年听雨客舟中 , 江阔云低 , 断雁叫西风 。
而今听雨僧庐下 , 鬓已星星也 。
悲欢离合总无情 ,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在僧庐下听雨的白发诗人 , 体会到人世悲欢离合的无情就像阶前的雨一样错落无常 , 心境上是有一种悟境的 。 与禅心不同的是 , 禅心以智为灯心 , 诗人则以美作为点燃 , 这是为什么我们读到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 , 要为之低回不已了;或者读到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要为之三叹了 。
一个好的开悟的境界 , 或者崇高的人格与事物 , 都不是无情的 , 它是一种经过净化的有情的心 , 这种经过净化的有情 , 我们可以称之为“觉有情” , 有如道绰大师说的 , 就像天鹅在水中悠游 , 沾水而羽毛不湿 。
----林清玄 | 走向生命的大美//----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好的文学、优美的诗歌 , 无不是在“有情中有觉” , 创作者既提升了自我的情感经验 , 也借以转化、溶解成人人都能提升的情感经验 , 来唤醒大众内在的感觉的呼声 。 这是为什么历来伟大的禅师在开悟之际都会写下诗歌 , 而开悟之后 , 有许多禅师也往往以诗歌示教 , 在显教最有名的是六祖慧能 , 传说他不识字 , 但读他的作品《六祖坛经》竟有如诗偈一样 。 在密宗最著名的是密勒日巴 , 传说他留传的诗歌竟有数万首之多 。
寒山、拾得不也是这样吗?他们是山野的隐士 , 却也忍不住把自己的心境写在山间石壁 , 幸好有人抄录才不致失传 。 但是 , 我也不禁想到 , 以寒山、拾得的诗才 , 写诗的那种劲道 , 一定有更多的诗隐于石上、壁上 , 与草木同朽 , 后人无缘得见了 。
为什么悟道者爱写诗呢?原因何在?我想在最根本处是 , 禅学或佛教是一种美 , 在人生中提升美的体验 , 使一个人智慧有美、慈悲有美、生活有美 , 语默动静无一不美 , 那才是走向佛道之路 。
失去了美 , 佛道对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呢?
唯有心性的绝美 , 才使人能洗涤贪嗔痴慢疑五毒;也唯有绝美的心 , 才能面对、提升、跨越人生深切的痛苦 。
因此 , 道是美 , 而走向道的心情是一种诗情 , 诗情与道情转折的驿站则是“觉” 。
菩萨所以叫“觉有情” , 是因为菩萨从来没有失去感性的怀抱 , 与凡夫不同的是 , 他在有情中不失觉悟的心 。
----林清玄 | 走向生命的大美//----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菩萨所以个个心性皆美 , 长相也无不庄严到达极致 , 则是启示了我们 , 美是无比重要的 , 最深刻的美是来自有情的锤炼 。
即使是佛 , 十方诸佛都是“相好庄严” , 经典里说到佛之美 , 有“三十二相 , 八十种好”之说 , 因此 , 佛的相、佛的心 , 都是绝美 。
了解到佛道的追求是生命完美的追求 , 我模仿王国维之说 , 凡是古今走向“觉有情”之道者 , 也必经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语出苏东坡《蝶恋花》)
第二种境界是“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情与貌 , 略相似” 。 (语出辛弃疾《贺新郎》)
第三种境界是“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语出于谦《石灰吟》)
----林清玄 | 走向生命的大美//----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真正觉有情的菩萨 , 全是多情的种子 , 他们在无情的孽障人世之中 , 因烦恼生起菩提之心 。 然后体会到一切有情都会被无情所恼 , 思有以解脱 , 心性与眼界大开 , 看到世间的美与苦难是并存的 , 正如青山与我并无分别 。 最后宁可再跃入有情的洪炉 , 不畏任何障碍 , 为了留一点清白在人间 。
一个人格境界的确立正是如此 , 是在有情中打滚、提炼、终至永保明觉 , 观照世间 , 那时才知道什么叫做“蓦然回首”了 。
唯有清明的心 , 才体验到什么是真实的美 。
唯有不断的觉悟 , 才使体验到的美更深刻、广大、雄浑 。
也唯有无上正觉的人 , 才能迈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与绝美呀 。
----林清玄 | 走向生命的大美//----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来源:极简主义的禅
- 味道|年轻的我们正在接受生命的五种味道,品尝独特的味道
- 晚安|晚安心语:幸福来源于感觉,快乐来源于心态
- 就要|一个家庭走向败落的三个迹象,有一个,就要注意了
- 辜负|早安心语:努力前行,别辜负生命中的每一天
- 甜点|心理测试:你最喜欢哪种甜点?试问你的生命是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 感知|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一个简单的词——中年人的生命感知
- 美国|美国17州起诉特朗普政府 因漠视生命健康的“残酷”决策
- 嫌疑人|赤峰一老年公寓发生命案致3人死亡 81岁嫌疑人已被当场抓获
- 公安机关|内蒙古发生命案致3死 嫌犯81岁已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 命案|赤峰一老年公寓发生命案致3人死亡 嫌疑人被当场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