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说车#网约车成车企布局重点 破解司机后顾之忧应当先

近两年 , 网约车市场正经历一场“大浪淘沙” , 随着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等各路玩家的入场 , 让这场出行大战愈演愈烈 。

网约车市场成为车企布局重点

2018年8月 , 长城汽车推出欧拉出行 , 涉足长短租、分时租赁及网约车业务 。

2018年9月27日 , 福特与众泰成立智能出行公司提供网约车出行方案 。 #实验室说车#网约车成车企布局重点 破解司机后顾之忧应当先

2018年11月18日 , 上汽集团推出的网约车平台“享道出行”正式运营 。

2018年底 , 宝马子公司宝马出行服务有限公司在四川成都获得网约车牌照 , 其移动出行品牌ReachNow即时出行在成都正式上线 。 #实验室说车#网约车成车企布局重点 破解司机后顾之忧应当先

2019年7月 , 由长安、一汽、东风联合苏宁、腾讯、阿里等多方企业共同组建的T3出行正式上线 。

2019年11月5日 , 吉利与戴姆勒联手共建的高端出行项目 , 奔驰·耀出行将于今年底正式投入运营 。

从市场潜力来讲 , 2017年 , 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规模达2120亿元 , 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网约车市场交易规模增至2720.5亿元 。 同样在2018年 , 我国网约车用户增至3.4亿人 , 超过汽车保有人数 。 有业内人士分析道:用户服务市场的增长 , 一方面来源于企业的主动选择 , 另一方面则在于市场的逼迫 。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 , 1-9月 , 国内汽车产销量在1800万辆左右 , 较上年同比下降均超过10% , 国内车市已经连续15个月出现同比下滑 , 汽车市场饱和以及增长停滞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 不变革创新 , 汽车产业可能将继续走下坡路 。 因此 , 开拓网约车业务则成为汽车企业寻找盈利点的重要来源 。

多地出台出租、网约车新能源化政策

近两年以来 , 北京、武汉、深圳、郑州等多个城市制定了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化的规划 。 其中 , 北京市印发三年行动计划 , 要逐步把油车换成电车 , 减少尾气排放 。 到2020年底 , 北京市近2万辆出租车将更新为新能源车辆 , 超过北京出租车总数的20% 。

武汉市制定的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中也明确了全市新增及更新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通勤车等社会用车 , 原则上100%使用新能源汽车 。

郑州市市区新增网约车和更新巡游出租车停止使用燃油、燃气等其他类型车辆 , 必须使用行业官方网站公示的新能源纯电动车辆 。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有关加快新能源网约车推广的通知 。 通知中明确 , 凡更新、新增的网约车必须为新能源汽车 。 广州表示会加快对出租车的电动化 , 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基本实现全市巡游出租车全面新能源化 。

深圳发布的相关通知已禁止非纯电动车辆新注册为网络预约出租车 , 意味着新增网约车全部必须为纯电动车 。 同时在2018年底深圳全市存量的7500辆燃油巡游出租车更换为纯电动车 , 基本实现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 。

除了大城市之外 , 佛山、昆明、太原、大连、沈阳等二线城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措施 。 由此可预见 , 未来将会更多城市会要求网约车使用新能源 。

网约车行业的现实困境

车企进入出行服务市场并非一件易事 , 网约车市场这块蛋糕虽大 , 奈何僧多粥少 。 新加入的平台越来越多 , 大量新加入的司机便会稀释掉了原有司机的订单量 。

例如 , 11月6日 ,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市网约车行业运营动态 。 据悉 , 7月1日至9月30日 , 深圳市网约车日均订单约为7.2单 , 环比下降22.5%;日均行驶里程约为69.06公里 , 环比下降17.8%;日均载客里程约为59.94公里 , 环比下降18.1%;日均每车订单运营金额约为244.43元 , 环比下降17.5% 。 第三季度 , 网约车退出趋势有所上升 。

近三个月 , 网约车日均单量不足10单 , 一天200块流水能挣钱?我想只有出行司机心里清楚了 。 电车资源采访人员在与几位网约车司机聊到最近部分城市的网约车“新政”时 , 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看法 。

其中一位张师傅表示:“在深圳开了5个月的快车 , 已经准备退了 。 ”张师傅解释到 , 刚开始做时每天平均下来有600的流水 , 还是可以的 。 但是最近两个月就不行了 。 每天他从早上7点跑到晚上10点 , 最多的一天跑了500多 , 其余大多数时间都在200到300块之间 。

张师傅还现场给我算了一笔帐 , 他开着比亚迪E5 , 租金4600一个月 , 停车费每月300 , 充电每天50元(尽量找便宜时段充的价格) , 也就是说 , 光车的成本 , 每天一睁眼就将近250块 。 等于说你没日没夜的跑车 , 最后月收入可能只有250x30=7500块 , 仅仅刚好抵消了租车的成本 , 连个人的生活开销都不够 , 更别提养家糊口了 。

最后张师傅无奈表示 , 他已经计划及时止损、满月就退车 。

另外袁师傅表示:最担心是续航里程和充电、换电的问题 。 为了省钱 , 会尽量找价格便宜时段充电 , 但往往大多数人都是同样的想法 , 排队也要耗上一些时间 。 如果续航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接到大单 , 200公里的订单可能来回都要充2次电才行 , 充电则会耽误更多时间 。

林师傅则表示 , 如今平台不断招募新司机 , 原有的订单量便被分流了 , 收入再减少!此外平台对司机的管控越来越严 , 一再增加服务细则 , 却没有什么福利给到司机 , 这让司机觉得处境更加艰难 。

目前 , 网约车行业存在整体盈利前景不明晰 , 重资产运营难以持续 , 地方保护主义加剧 , 合规牌照套利居多等问题 。 有数据显示 , 截至2018年 , 滴滴合计亏损约390亿元 , 单单2018年就亏损109亿元 。 2019年年初 , 滴滴依靠裁员勉强过冬 , 直到今年7月才拿到了丰田的6亿美元融资得以喘息 。 滴滴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 , 占据91%的市场份额尚且如此 , 其他的出行公司如果无法在运营、用户体验、安全等方面拿出杀手锏将举步维艰 。

总结: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 , 滴滴掌握着数量巨大乘客订单 , 市场地位仍然是很难撼动的 , 如果没有乘客或者只有少量乘客的网约车平台只是搭了一个空架子而已 。 此外 , 网约车是一个重资产运营 , 且短期内无法为企业带来任何利润的行业 。 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 , 显然等待网约车平台的将是一场无法预测结果的持久战 。 从政策方面来讲 , 出台相关的政策 , 保证行业公平、规范、市场透明 , 让司机理性从业 , 这才是正确引导良性业态的根 。

#实验室说车#网约车成车企布局重点 破解司机后顾之忧应当先

#实验室说车#网约车成车企布局重点 破解司机后顾之忧应当先//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来源:电车资源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