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说话,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

一、每个人身边都有把天聊死的朋友

有些玩笑 , 当事人觉得幽默 , 但其实更容易戳伤人于无形 。

写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胡言:

胡言是我朋友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位 , 平时没啥存在感 , 嘴巴一张就是颗核弹 , 砰~炸得大家灰头土脸 。 一哥们儿失恋 , 女朋友收了他钻戒跟别人跑了 。

狐朋狗友齐聚KTV , 都不敢提这茬 , 有人幽幽地说:此情可待成追忆 。 角落里传来胡言的声音:此情可待成追忆 , 贱货喜逢大傻逼 。 包厢鸦雀无声 。

或许对于胡言来说 , 他只是顺口那么一说 , 但是在旁人看来 , 他才是那个大傻逼 。

有一句话:说话之伤 , 都是暗伤 。

其实 , 这种旁人一句随便说出的话 , 却弄得对方如此“不得意”的现象 , 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味 , 在心理学上 , 被称之为“瀑布心理效应” 。

这样说话,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

----这样说话 , 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二、什么是瀑布心理效应?

瀑布心理效应 , 即信息发出者的心理比较平静 , 但传出的信息被接受后却引起了不平静的心理 , 心理失衡导致态度行为的变化等 。

这种心理效应现象 , 正像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 , 上游平平静静 , 而遇到了某一峡谷则一泻千里 。

这种现象 ,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

父母无意地责备孩子: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 再看看你 。 你真是越大越让我操心……

夫妻之间吵架 , 情绪激动时 , 脱口而出:当初嫁给你真是瞎了眼;过不下去就离婚吧……

同事穿着新买的衣服 , 大家都评论说很好看 , 有人觉得很客观地来一句:这款比较适合皮肤白的人 , 不适合你……

试想 , 有多少亲密关系 , 就毁于这样的一句无心之言?

这样说话,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

----这样说话 , 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三、从哪两个角度看待这种心理?

1、说者无意 , 听者有心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说者无心 , 听者有意” , 当事人明明只是无心地说了一句话 , 却“有意”地伤害到了旁人 。 轻则引起对方的反感 , 重则给自己引来灾祸 。

历史上 , 因为一句无心之言引来灾祸的例子比比皆是 。

广州西门有一贫户姓邝 , 家境萧条 。 打算用家里仅剩的水缸卖了换钱 , 便到清风桥林芝堂药店门前贩卖 。 好不容易有人要买下的时候 , 林芝堂老板见缸底有一条缝 , 便对买主说:“此缸底有一条缝 。 ”

一无所获的邝某只好背着缸回家 , 一不小心把缸摔碎了 , 更是凄凄惨惨 。

偶然路过的强盗见了 , 十分可怜他 , 馈赠给他一些赃物 。 人穷志短的邝某接受了 , 然而很快就被官府抓获 。 严刑拷打之下 , 邝某供出了林芝堂老板 。

行刑之日 , 林芝堂老板问邝某 , 我与你过去不认识 , 近日无仇 , 现在即将受死 , 可否让我死个明白 。 邝某恨道 , 自己走到今日 , 全都是他当时一言所致 。

你永远无法想象 , 图一时痛快说的话可能会产生怎样难以预期的后果 。

这样说话,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

----这样说话 , 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2、过度的自我防卫心理

另一方面 , 瀑布心理其实也是一种反应过激的心理 , 尤其不适合存在于关系敏感的人际交往中 。

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的任何一句话都非常敏感 , 思前想后 , 按照自己的思维任意放大和联想 , 那么 , 很有可能把对方简单的一句话 , 理解成无数的“潜台词” , 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

试想 ,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刻 , 面对外来的刺激 , 哪怕只有一点点 , 也容易暴跳如雷 , 掌控不了自己的情绪 , 认定对方故意针对自己?

或许每个人都有过被他人的“无心之言”打击到的经历 , 心胸开阔 , 修养好的人 , 可能只是一时气愤 , 没往心里去 。 但也很难彻底释怀 , 往往容易敬而远之 , 无法再喜欢上对方 。 而肚量小的人 , 则很有可能一直铭记于心 , 耿耿于怀一辈子 。

所以 , 从这个角度而言 , 我们不必有过度防卫心理 。 多留一点空间给别人 , 也给自己留下余地 。

这样说话,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

----这样说话 , 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四、如何拯救“无心之言”带来的损失?

说话 , 是为了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 你不能只说自己想说的 , 而是要去了解和体会听者想要听什么 。

想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就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无心伤人的错误 , 避免自己的一句闲话引起强烈的瀑布心理效应 。

1、掌握说话做事的分寸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己所欲之 , 亦勿迫人欲 。 ”正如沟通大师吉拉德说:“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 , 气氛才会融洽 。 ”

对方一句随意的话可能会引起我们内心的巨大波澜 , 那么 , 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 , 我们随意的一句话也可能给对方带来轩然大波 。

那么 , 我们该如何尽量避免“祸从口出”影响人际关系呢?

告诉我们:在要说一些事之前 , 有三件事要考虑:方法、地点、时间 。

这样说话,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

----这样说话 , 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①说话看场合

人际交往当中 , 说话要注意场合 , 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规律 。

“说得漂亮 , 不如说得恰当得体 。 ”也就是说 , 我们不要违背、超越具体时境对说话的限制 。

反观有些人 , 总是在最不适宜的时候 , 说出刻薄的话 , 总是不分场合 , 随时随地谈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或者控制不住自己激昂的情绪 , 待人接物总是热情过度 , 失了分寸 。

而对于那些自以为幽默风趣 , 却适得其反的人 , 只有一个建议:多读书 , 读书可以让他懂得敬畏 , 摆脱庸俗 。

这样说话,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

----这样说话 , 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②区分对象

交浅言深 , 是人际交往的大忌 。 跟不熟悉的人 , 最好是以礼相待 。

但即便是跟熟悉的朋友 , 也不要认为彼此关系不错的 , 你说什么对方都不在意 。 一定要留意对方的敏感点 , 注意措辞 , 不要仗着关系好就肆无忌惮 , 否则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失去对方 。

总之 , 不管对象是谁 , 记住一点:与人为善 , 尊重他人很重要 , 特别是你认为彼此很熟的关系 。 否则往往你伤了人还后知后觉 , 甚至觉得对方不理解你 。

③避开暗礁

与人交谈时 , 应该要知道什么话题是不可以说的 , 什么原则和禁忌是不能忽视的 。

例如 , 大谈特谈自己的私事 , 或者追着对方询问他的隐私 。 虽然适当的自我暴露可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 但如果你的话题离不开隐私话题 , 就会引起对方反感 。

随便评价别人 。 如果你实在忍不住要谈论谣言 , 去找你最信任的朋友 , 而不是随便拉一泛泛之交絮叨他不感兴趣的东西 。 在职场上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

荀子有言:与人善言 , 暖于布帛;伤人之言 , 深于矛戟 。 不该提及的话题 , 哪怕只是偶尔犯这样的错误 , 对方也会以为你是个没有分寸的家伙 。

不要觉得很难培养这种意识 , 一旦你开始自己留心了 , 慢慢的就像掌握了一个技能一样 , 能够运用自如 。

这样说话,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

----这样说话 , 有可能毁了你的人际关系//----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①不以为忤

如果你被伤害了 , 试着给别人一个“不小心”的理由 。 想想看 , 假若面对的是一个童言无忌的孩子 , 是否比较容易原谅他呢?你也大可不必把别人的无心之言放在心上 , 更不要钻牛角尖 。

这一点 , 需要我们拥有较为宽阔的胸怀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 , 提高心理承受阈值 ,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不轻易被环境所左右 。

②客观平和

在人际交往时 , 学会更客观一些 , 客观才能得人心 , 也就是说 , 尊重事实 , 实事求是 。 主观臆断 , 只能让事情更糟 。

良言一句三冬暖 , 恶语伤人六月寒 。 我们的言行举止 , 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反应 , 关键就在于你如何把握分寸 。

最后 , 借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 , 却要花上一辈子来学会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