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先生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

[L先生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

[L先生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 怎么办?//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本文共有5400字

如果感觉文章太长

那是因为留言太多

这大概是现代社会 , 最为常见的都市病 。

很多人大抵都明白: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要有一个大目标 , 再分拆成一个个小目标 , 每天朝着目标前进 , 看着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 转化为成就感和动力——对不对?

但问题就在于:对许多人而言 , 在「目标」这一块就已经碰壁了:

我知道要有目标 , 但我就是不知道想做什么 , 感觉对一切事物都提不起兴趣 , 没有动力 , 怎么办?

这个问题 , 在这几年里 , 不同的人身上 , 反反复复地听到 。

有趣的是 , 不仅仅是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 , 许多30岁前后的人 , 其实也有同样的困扰 。

比如 , 在一线城市里打拼 , 收入还行 , 但每天996 , 下了班身心俱疲 。 也想过要有自己的生活 , 却一直缺乏动力 , 周末就是看剧瘫倒、打发时间 , 接着开始新一周的循环 。

或者 , 在三线小城市里 , 守着一个无聊且清闲的岗位 , 衣食无忧 , 但生活也一成不变 , 平淡单调 。 想着要有一些变化 , 但又限于身边的圈子 , 不知道从何着手 。

再如 , 奋斗到30来岁 , 成家立业 , 孩子也过了需要人带的阶段 , 想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 , 却发现找不到方向 , 糊口不难 , 但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很多时候 , 我们缺的也许不是持续前进的动力 , 而且从0到1这轻轻的一步 。

那么 , 该如何找到感兴趣的方向 , 从零开始迈出第一步呢?

这是一个大哉问 , 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解决的 。 但我希望 , 今天的分享 , 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 为你迈出这第一步 , 提供一点微小的动力 。

其实 , 从人类诞生伊始 , 自然就给我们预装了一套「动力系统」 。

这套系统 , 可以确保我们 , 在强敌环伺的自然界 , 得以存活下来 , 并主动去进行探索 , 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 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

这套动力系统是什么呢?就是我在人生的幸福算法中提到过的「奖赏回路」 。

[L先生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

[L先生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 怎么办?//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当我们受到生存需求的驱使——比如饥饿、疲惫、恐惧、寒冷时 , 我们就会主动采取探索行为 , 来缓解这种需求驱使的紧张感 。

而一旦满足了需求 , VTA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 , 通知大脑皮层「这种行为是有益的」 , 从而向大脑发出一个「快乐」信号 , 把这种行为记录下来 , 进行强化 。

久而久之 , 这种行为就会被我们习得 , 成为我们的习惯模式 。

慢慢的 , 大脑对它的刺激敏感度就会降低 , 多巴胺分泌减少 。 于是 , 我们就需要在这个基础上 , 继续去探索和发展新的、更高层级的行为 , 来为大脑创造「更好的条件」 , 继续激活多巴胺回路……

这就是文明建立的过程 。

可以说 , 正是奖赏回路 , 使得人类不满足于茹毛饮血 , 一步步发展到现代社会 。

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 , 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我们的生活 , 变得实在太便利了 。

便利到什么程度呢?如今 , 几乎一切需求 , 坐在家里 , 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就可以实现 。 订餐 , 购物 , 游戏 , 社交 , 资讯 , 甚至工作……乃至于饮食起居 , 一切需要动手的地方 , 只要愿意花钱 , 都能找到人上门帮忙解决 。

这当然是好事 , 但另一方面 , 它也会造成一个结果:我们的「奖赏系统」 , 开始感到无所适从了 。

它有点难以理解这个世界了 。

我们可以把对奖赏系统的刺激 , 大致分为两类:内源刺激和外源刺激 。

你饿了 , 动手做一顿饭 , 吃完 , 很舒服 。 这里 , 一方面你满足了「饥饿」的需求 , 另一方面 , 你付出了一个需要投入精力的「做饭」过程 , 由于结果是好的 , 所以激活了奖赏系统 , 使得大脑肯定了这个过程——于是 , 你会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

这就是一种内源刺激 。 付出行动 , 获得收益 , 得到奖赏 , 强化行动——这是奖赏系统正常运作的状态 。

现在 , 考虑另一种情况:你饿了 , 在外卖APP上下订单 。 餐到了 , 吃饭 , 同样很舒服 。 但在这个过程里 , 你没有付出任何劳动 , 没有切实的行动 。 那么 , 奖赏系统就会陷入困惑:

我该奖赏什么呢?

在这种情况下 , 我们同样满足了饥饿的需求 , 但却缺失了满足感 。

那么 , 久而久之 , 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需求:从别的地方去获得满足感 , 来填补这种空缺 。 这就是一种代偿效应 。

但尴尬的是:我们的生活太便利了 , 任何行为都非常简单 , 大脑找不到能够奖赏的目标 。

于是 , 它就只能转而向外部 , 去寻求刺激和满足 。

在这种情况下 , 信息流 , 娱乐节目 , 游戏 , 各种现代社会体系下的脑力消费产品 , 就应运而生了 。

它们为我们的大脑按摩 , 为大脑提供即时反馈、使命感、新鲜感、收获感、优越感、社会认同和肯定……

这就是「外源刺激」 。

简而言之 , 在内源刺激不足的情况下 , 大脑就会转向外源刺激 , 来释放多巴胺 , 激活奖赏回路 。

而这种模式反过来 , 又会降低我们获得「内源刺激」的动力 , 提高「外源刺激」的倾向 。

毕竟 , 当阈值被调高之后 , 再要付出繁复的行动 , 去做一些很麻烦的事情 , 换取并不高的回报 , 在大脑看来 , 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

所以 , 我经常说:要创造 , 不要消费 。 为什么?就是因为创造的过程 , 会不断激发「内源刺激」 , 帮助大脑把奖赏系统保持在健康的状态 。

而过度的消费 , 只会迫使大脑去寻去外源刺激 , 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

这就是许多人「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内因所在 。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兴趣是天生的 。 这世界上存在着成千上万种活动 , 我要做的是从里面找到「我感兴趣的事情」 , 然后再去做 。

其实不是的 。

这种思维就跟「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理想的另一半 , 我要去找到他一样」 , 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误区 。

你对某种事物的兴趣 , 并不是生来就有的 , 而是在接触和深入的过程中 , 慢慢习得和「生成」(generated)的 。

简而言之 , 兴趣受什么影响呢?两个因素:一是你的人格 , 包括特质、价值观 , 等等;二是奖赏和激励 。 前者决定哪些领域容易对你产生倾向 , 后者决定这种倾向能否变成兴趣 。

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因为喜欢一件事物 , 然后才擅长它 。 其实不是的 。 大多数时候 , 我们是因为恰好擅长一件事物 , 得到内在和外在的肯定 , 才会喜欢上它 。

只不过因为这个过程往往不知不觉、潜移默化 , 我们很难觉察到罢了 。

结合这一点 , 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剖析:

为什么我们会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大体上 , 有这么几个原因:

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不差 , 至少不会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程度 , 故而从根源上缺乏探索和前进的动力;

这些人在过往的生活中 , 往往比较循规蹈矩 , 遵循传统的教育和考试模式 , 从而很少能够发掘「自己擅长什么」和「自己喜欢什么」;

基于前两点 , 再加上我们的生活过于便利 , 内源刺激不足 , 外源刺激又远远过载 , 于是 , 他们习惯了从外源刺激获取奖赏 , 从而抑制了内源刺激的动力 。 也就造成了对「行动」的巨大障碍 。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虽然生活很便利 , 但还有工作呀 。 为什么工作不能成为成就感、满足感的来源 , 激活内源刺激呢?

这个问题很好 。 有些人是可以的 。 但除了少数幸运儿之外 , 大多数人的工作 , 往往都有一个特点:非自主性 。

大多数人的工作 , 很可能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 也难以自己掌控工作内容、方式和节奏 。 你被迫在不想加班的时候加班 , 被迫三番五次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乃至不伦不类 , 被迫迎合上司和客户的要求、按他们的指令行事……

在这种情况下 , 工作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 而非奖赏 。

判别的方法很简单:问自己 , 每天上班时 , 你是充满斗志和干劲 , 还是不情不愿 , 就可以了 。

所以 , 好的工作 , 未必是高收入的工作 , 而是你擅长、感兴趣、目标一致、拥有使命感和价值感、并且能够对其负责的工作 。

同样 , 只有当你出于自主意愿去探索事物时 , 它才能够成为你幸福感的来源 。

那么 , 针对前面提到的三层原因 ,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 去发掘和生成兴趣呢?

分享几个简单的方法 。 当然 , 最根本的还是行动 。 先觉察到这一点 , 再让自己去行动 , 不要考虑太多 。 试着从行动中获得反馈 , 成为你持续前进的动力 。

1.动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 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当然是用来改造环境的手 。

因此 , 我们身上所有的器官里面 , 手所对应的大脑神经元是最丰富的(其次是口腔) 。

这是一个双向通路 。 一方面 , 大脑可以对手部下达各种指令 , 让每一块细微的肌肉作出极其精细的动作;另一方面 , 手部的触觉是最敏感的 , 可以获取极其微弱的信息 , 再传递给大脑 。

因此 , 动手(字面意义上的动手) , 是锻炼和激活大脑非常有效的做法 。 它可以引起大脑更强烈的反应 。

所以 , 为什么生活如此便利 , 仍然有人喜欢动手去做东西?就是因为 , 动手做一些事情 , 能够带来充盈的乐趣和成就感 。

我经常会向有类似困惑的朋友提议 , 去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 。 比如:做饭 , 烘焙 , 绘画 , 缝纫 , 拼装模型 , 手冲咖啡 , 做手账……去产出一些成果 , 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 , 这可以帮助你有效地找回幸福感 。

像我自己 , 平是没事会自己冲咖啡 , 但其实我并不喜欢喝咖啡 , 纯粹只是为了享受动手的乐趣而已 。

(主要是手残 , 别的也做不来)

不用追求完美 , 更无须对自己有太高要求 , 只要把自己从电子产品前解放出来 , 用双手去感知和体验世界 , 就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

2.尝试自行去解决问题

很多人的思维是「追求效率」 ,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短的路径 , 得到最好的结果 。 所以 , 当他们遇到问题时 , 经常会选择当伸手党 , 让别人帮忙决策 。

这不是一个好习惯 。

有时候 , 多花点时间 , 刻意去做一些「麻烦」的事情 , 反而会更好 。

举个栗子 。 同样都是向别人请教 , 伸手党的问题是:我现在有A和B两个offer , 我该选择哪个?

而主动者的做法是:先思考我现在最需要什么 , 再对比这两个offer , 它们分别能够提供什么 , 有哪些风险 , 哪些收益 。 这里面 , 有哪些信息是我目前还不知道的 , 我先试着动手搜索一下 。 实在找不到或者难以肯定的 , 再去向别人请教 。

前者会问开放性的问题:「我该怎么做?」后者会问针对性的问题:「我目前缺少的是某个信息 , 您能否告诉我这个信息?」

其他时候也是一样的 。 动手搜索 , 动脑思考 , 分辨信息可靠性 , 对比优劣势和收益成本 , 制定计划并执行 , 随时监控和反思 , 考虑多个备用方案并尝试付诸实践——这些行为 , 很麻烦 , 但可以为你持续产出「成就感」 。

用内源刺激启动奖赏系统 , 最关键的 , 是你要有付出 。

你付出了 , 奖赏系统才能够「奖赏」你的付出 , 从而强化你的行为 , 为下一个问题做好准备……形成良性循环 。

适当的冗余是必要的 。 它是系统健壮性的支撑 。

3.增进生活的多样性

许多陷入「兴趣迷思」的人 , 往往都存在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他们的生活模式 , 太狭窄了 。

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 遇到的问题也是相似的 , 连每天碰到的人、交流的人 , 都是老面孔 。 久而久之 , 这就会造成一个后果:

你会陷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 , 难以从中走出来 。

你会渐渐地觉得: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如此 , 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 我的生活模式也是理所当然的 , 「提不起兴趣」也必然是理所当然的 。

真的吗?当然不是 。

你困在自己的「气泡」中太久了 。 你所看到的一切 , 只不过是气泡所反射回去的、你对世界的认知而已 。

所以 , 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引入一些「不同」 , 让生活多一些难以预测、难以把握的变量 。

有一段时间 , 我经常和一些优秀的同行交流 , 每次交流完 , 都会有一种感觉:原来还可以如此 。

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警醒:在自己熟悉的模式中待太久 , 你就会习惯这种节奏 , 慢慢的 , 你的感知能力会变得迟钝 , 对外界的变化会充耳不闻 , 更别说改变自己去适应新变化 。

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呢?

你可以试着去学习一些技能 , 无需精通 , 只需利用20%的业余时间去入门和涉猎即可 。 通过学习 , 去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和可能性范畴 , 接触到更多的生活方式;

你可以试着跟不同领域的人交流 , 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

可以试着跳出自己现在的圈子 , 去寻找新的圈子、新的群体 , 去跟他们碰撞 。

哪怕是在网上 , 在微信群里 , 去寻找和发掘聊得来的朋友 , 建立一些联系 , 也能帮你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

你也许会发现:原来 , 世界可以这么大 。

4.建立日常惯例和仪式感

前面提过:在启动「内源奖赏回路」的过程中 , 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 , 那就是自主性 。

你必须发自内心地感到:我的生活是在我的掌控之下的 , 我能自主做想做的事、选择想要的目标 , 才能帮助自己「对焦」 , 迈出探索的第一步 。

如何提高自主性呢?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在生活中寻找仪式感 。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日常惯例(dailyroutine) 。 给自己制定每天的计划 , 去完成一些微小的、低成本的、日常的事情 , 把它变成一种日常生活的仪式感 。

具体可以按照你的实际情况去设定 。 像为自己的每一天打分 , 填写模板化的日志 , 散步 , 冥想 , 独处发呆……都可以 。 重点在于 , 把它们变成独属于你的 , 有你个人风格的 , 雷打不动的 , 独立于一切工作和日程安排之外的惯例 。

「仪式」的定义是什么?就是没有实际作用、却被赋予了非凡意义的事物 。

重点在于 , 这种「无用之用」 , 正是仪式的价值所在——我花费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完全在我支配之下的事情 , 正意味着我对生活拥有掌控权和自主性 。

做一个类比:为什么富人愿意购买奢侈品?因为 , 奢侈品的溢价基本是「无用」的 , 但愿意花钱在这种「无用」之上 , 正是富人财富和地位的展现 。

为什么人需要仪式感?原因就在于此 。

它不能直接帮你激发奖赏回路 , 但能够帮你寻回内心的宁静 , 将你从忙碌、拥挤的琐事中拉出来 , 重新让你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 从而找回生活的意义 。

毕竟 , 兴趣也好 , 目标也罢 , 它们只是手段 , 最核心的 , 是对生活抱以热情 , 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 不是吗?

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 , 假期快乐 。 :)

中秋吃月饼了吗?打算怎么度过呢?欢迎在留言区一起聊聊 。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 , 也别忘记点个「在看」喔 。

[L先生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

[L先生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 怎么办?//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L先生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

[L先生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 怎么办?//草丁生活 http://life.caoding.cn/

THEEND[L先生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

-晚安-[L先生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